第34节:治疗故事的创作(14)

故事游戏,手指游戏和伴随身体动作的童谣

孩子到了 2岁半或 3岁以后,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意识,这时可以带他们玩一些更复杂的故事游戏[如《我们绕过桑树丛》( 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划船》( Row your boat)],或是唱一些讲述“身体”故事的歌谣[如《头、肩膀、膝盖和脚趾》( Heads,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手指游戏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用手指做简单的道具可以演绎出许多小故事——小老鼠藏在老鼠洞里;小蜘蛛爬上喷水口;拇指哥藏猫猫,又跑出来问好。

幼儿园里一个重要的集体活动是“圆圈游戏”或“晨圈”。通常,晨圈中包括很多不同的歌谣和游戏,开始是针对学步儿童的简单内容——如《转圈圈》(Ring-a-ring-a-roses),然后逐步过渡到针对 5~ 6岁孩子的动作更复杂的游戏——如《围着村庄转呀转》( Round and Round the Village),此外还可以通过歌曲和童谣的形式,将故事表演出来——比如秋天收获,冬天拾木柴,春天清扫房屋,夏天在海滩上玩耍。

累加型故事和荒诞故事

3~ 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吸收累加型故事中更复杂的童谣和重复。在累加型故事中,角色不断登台,加入到同一活动中。《姜饼人》和《拔萝卜》就是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大量的重复,每次有新的角色加入进来,同样的动作就会再重复一遍——例如追赶姜饼人,帮助拔萝卜。这些故事中朗朗上口的歌谣很容易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尽快从室外游戏时间转入洗手时间,就可以说,“跑啊跑,快快跑,我是姜饼人,谁也抓不到”!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语言丰富,有韵律感,极具幽默色彩的“荒诞”故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小扫帚》(见 267页)和《咯吱叫的小老鼠》就属于这样的故事。《咯吱叫的小老鼠》是俄罗斯经典的荒诞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老鼠发现了一个口朝下的罐子,于是爬进去,把它当做自己的家,这时来了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

“小房子,小房子,这是谁的小房子?”

“是我的。”吱吱叫的小老鼠说,“你是谁?”

“我是呱呱叫的小青蛙,我可以进来和你一起住吗?”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一情节不断重复,“蹦蹦跳的小兔”来了,“巧嘴的狐狸”来了,“灌木丛里的狼”来了,最后,“好重好重的熊”来了,坐在罐子上,把每个人都压扁了。许多不同的故事都以此为主题,其中包括《老鼠和手套》。你也可以用周围常见的动物来代替故事中的动物。成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严肃地看待那些具有荒诞色彩的儿童故事。它们呼应着孩子心中正在萌芽的幽默感,甚至无视儿童故事一定要有“美好结尾”的黄金法则——荒诞的本质就是“没有规则”。 自然故事和“日常”故事

随着注意力的发展,从 3岁开始,孩子们渐渐能够欣赏简单的自然故事和“生活”故事,例如长颈鹿妈妈第一次带宝宝去河边散步;赶路的小乌龟每次遇见陌生的动物,就马上把脑袋缩回壳里;小蛇翻过篱笆,留下一条银色的痕迹;农夫烤了一个南瓜饼;小男孩去划船。这些小故事讲述了一些简单、真实而且有先后顺序的事件,有的还带有重复,或带有与故事浑然一体的歌谣。小蛇可能会一边慢慢地爬,一边唱着歌;农夫烤南瓜饼的时候也可能会唱:

南瓜饼,南瓜饼

味道香,颜色美

谁看了都会流口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故事的篇幅可以更长,情节也可以更复杂。小学教师也可以借助自然故事来引入新的课题,不论是蝴蝶、山脉,还是“水循环”。这些故事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们的想象力,使课堂充满生机。

深受学龄前儿童——甚至更大的孩子——喜欢的另一种“生活”故事就是以“我记得……”开头的故事。如果你从来没有给孩子们讲过故事,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我在澳大利亚开幼儿园的时候,就曾在午餐时间给孩子们讲我在非洲露营时遇到的一件趣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