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治疗故事的创作(11)

告诉大家椅子本来应该做些什么,这样故事里就会透出可爱的幽默。

再比如,“胡闹”就太大而化之了,应该试着去针对具体的行为,比如踩踏花儿。也许一朵花儿有了意识,与经常踩踏她们的大狗说起话来。也许园丁扎了一个稻草人,孩子们和他成了好朋友,和他一起保护着花园……当然这个稻草人也可以是孩子们扎的。如果孩子们真的扎一个稻草人放在花园中,故事的效果就更强大了。

关注具体行为,写故事的时候就更容易灵机一动,找到主题。如果觉得自己找不到方向,或者离题太远,想想这条建议吧。根据不同情况改编故事

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我认为自己正和大家一起,在编织一张遍布整个世界的“故事网”。我收集那些特殊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写故事,并把这些故事与他人一起分享,使它们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有时为了切合某种特殊的情况,分享这些故事时,需要对它们略作改动。修改使这种分享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这个时代的民间故事也因此而诞生了。

如果你发现这本书中的某个故事很适合你的情况,但是需要修改,那么你可以自由发挥。但一定要记住,故事是一个整体,有自己的内在呼应。有时改动其中一处,就意味着得全篇修改,创作出新的统一和呼应。

我的有些故事就改编自经典传说,《织布鸟三兄弟》(见 176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借用了《三只小猪》的情节,不过把大灰狼改成了小旋风。

对于东非的一只小鸟而言,这种旋风完全可以摧毁它的生活,就像经典故事里

大灰狼完全可以摧毁小猪的生活。

《星星苹果》(见 115页)是一个深受喜爱的故事,但每次讲这个故事时,我都会作一些小小的改动。故事里有一句话讲到老奶奶会做好吃的东西,在不同地方讲故事时,这句话总会有不同的版本。在美国我会说“甜丝丝香喷喷的爆米花球”;在澳大利亚我会说“巧克力椰丝方蛋糕”,或者考虑到健康,我会说“卡罗伯小麦胚芽饼”;在肯尼亚,我则说“满鞑子”——这是东非人最喜欢用来招待客人的食品,当地没有人不知道它。

如果某个孩子总喜欢用剪刀搞破坏,让人苦恼不堪,那么举个例子,你就可以借用一个现成的故事《折叠小刀和城堡》(见 135页)。作一点小小的改动,《小剪刀和城堡》的故事就出来了,这时男孩或女孩梦见的会是将一张大卡片变成美丽的城堡。或者也可以改成《小剪刀和美丽的衣裳》,讲给大一点的孩子听,使他们对缝纫课充满期待,并且帮助他们学会爱惜手工课上的工具。

在《着急的斑马》(见 172页)这个故事中,棕色的小斑马很难过,因为他的条纹还没有变成黑色。事实证明,这个故事很适合讲给成人听,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故事的主角完全可以是其他动物,比如小天鹅或小雄狮,在故事的开头,他们看上去和大人很不一样。当然这也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所隐含的主题。 重复、韵律和歌谣

无论是自己写的故事还是书上的故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一定要一遍遍重复讲述,并且每次都以同样的方式展开故事中重复的情节,以同样的方式说出那些押韵的歌谣,这种重复发挥的疗愈作用绝不应该小视。小孩子如果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油然升起温暖和喜悦的感觉。情节在重复中推进,再加上朗朗上口的歌谣,使得故事充满了韵律感,孩子们很快就熟悉了整个故事,怀着期待倾听着下文,心里充满快乐。孩子们直觉到这一点,因此总是要求我们以同样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大人其实也是一样,他们也喜欢一遍一遍听自己心爱的乐曲或诗,一个音符、一个字都不变。

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前后一致和重复——而不是不断的“刺激”和“变化”——对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韵律和重复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