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我的故事之旅(3)

在成人的忙碌生活中,我们的想象力很容易“枯竭”。就像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经过锻炼之后才能重新强健。初中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科学和理性思维上,日渐萎缩的想象力很少得到老师的激发。现在作为成人,我通过阅读和创作诗歌和故事来滋养我的想象力。在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我会建议讲故事课程的报名者在一个学期里每天都读一篇儿童故事。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想象力也像“干瘪的梅干”,那么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挑选十个故事,每天读一篇,把这作为开始。尽管这些故事主要为孩子而写,但是你会发现,故事中生动的比喻和充满想象的旅程会滋养你的成人之心。如果开始的尝试有效果的话,你可以继续读更多的故事,不管是儿童故事还是成人故事。《指环王》等魔幻小说,是另一种滋养想象力的丰富来源。这种滋养,对于我们参加讲故事或写故事的课程和参与“讲故事”的环节都很有帮助。奶奶要求孙女系上秋千的安全带,但是孙女坚持不系,于是奶奶不肯推秋千,

孙女只好坐在秋千上哭。奶奶说,如果不系安全带,就会摔下来,摔断胳膊,最后住进医院,妈妈会很生气。

这个怀疑的妈妈没有采取正面对抗的方法,而是在脑海中寻找一个不同寻常、充满创意的点子。她上前问奶奶是否可以帮忙。得到允许后,她看着小女孩说:“你知道吗?这个秋千有一条魔法带哦。如果你系上魔法带,它会把你变成小公主,并且带你高高飞起 !我可以帮你系上吗?”小女孩不哭了,眼睛睁得大大的,点头同意了!这个妈妈帮她系上安全带,奶奶开始推秋千,奶奶与孙女两人之间的冲突烟消云散了。心理学家妈妈很惊讶,不再怀疑“想象力”的作用了。

人们的怀疑态度通常伴随着对自己创造力的怀疑。有个 4岁的男孩总是尿得到处都是,不能“准确”地尿到马桶里,爸爸为此煞费苦心,不管怎么教育,效果都不好。后来在上了“比喻的创造性作用”这部分课程之后,他只是简单地使用了“瀑布”这个具有视觉效应的词(而不是用“直接尿到马桶里”这种抽象的命令),孩子居然马上接受了挑战,让“瀑布”一直流入马桶——每次都这样!爸爸很惊讶一字之变带来的结果,也很满意自己的“首次创造性成就”。从这次简单的比喻游戏之后,这位父亲给儿子和女儿编了许多枕边故事。后来他说他和孩子们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得益于此,而且他的想象力也变得愈加丰富。

我问那些参加故事创作课程的老师和治疗师,能否在一天之内编一个故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大声回答“不能”。但 3~ 4小时之内,听过许多示范性故事后,他们的想象力变得“水灵灵”的,再加上故事框架的引导,通常他们会对自己有如此之好的故事创意感到惊讶。

即使是在讲故事的文化氛围中出生成长的非洲老师,也常常表露出自我怀

疑。作为一名来自缺乏讲故事传统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讲述者,如何“唤醒”非洲文化浸润下的老师们的讲故事的技能——这成为我硕士期间重点研究的课题。一种方法是鼓励小组讨论,通过故事本身的力量刺激记忆。在开普敦的培训中,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够进行下去,我决定讲一个关于树的简单故事:那棵树曾经有强壮的根部,一度挺拔健壮,但由于缺乏呵护,变得矮小脆弱,叶子也落了。这些图景会帮助参加培训的人从自己的“故事树”中唤起对童年的回忆。在故事树的作用下,一名年长的妇女坐在地板上,回忆她奶奶如何边弹奏幽哈迪( uhardi,一种用葫芦做成的弦乐器)边讲故事。由此开始,回忆与故事不断涌现,我们很容易就构建出当前“故事树”的图景及其未来的种种可能。故事中树这样一个简单的画面激发了那位女士讲故事的热情,而这节课也比上节课富有成效得多。在上节课中,当我询问大家的童年回忆时,小组中没有人愿意——或有勇气——与大家分享。这次的讨论如此热烈,用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才结束。它帮助小组成员重拾讲故事的传统,一些讲故事的技巧也再次焕发生机,尤其在老年妇女当中更是如此。这场讨论之后,人们焕发了讲故事的热情,所讲的故事非常丰富,既有来自本地文化的,也有融合多种文化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