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雍和宫(5)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派三千清军入藏,平定了这次叛乱,授命驻藏大臣和七世达赖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并严格规定西藏重要官员的人选必须由清朝中央政府任命。利用这次平定叛乱的机会,乾隆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万福阁处在雍和宫的最北部,原来是雍亲王府的后罩楼,在雍和宫改建的时候,乾隆皇帝觉得这里太空旷,想修建一座高大的楼阁,却没有找到一尊能与之相称的高大佛像。远在西藏的七世达赖喇嘛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寻找建造大佛的原料。恰好此时,尼泊尔王国从印度运回了一根高大的白檀木,七世达赖用重金换来了这根大檀木,由西藏出发,经四川走水路,运到了京城,献给了乾隆皇帝,用以报答乾隆皇帝的对西藏的平乱之恩。乾隆皇帝见到这棵巨檀木,非常喜欢,下令马上雕造佛像。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弥勒大佛终于雕造完成了,这个佛像通高二十五米,地面高十八米,另外八米埋入地下。佛像的胸部在万福阁的二层,面部在楼阁的三层之上,站在地面,必须仰视才能看到佛像的面部,也表达了高深莫测的佛教意境。

《弥勒下生经》说,弥勒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释迦牟尼曾预言,弥勒要接替释迦牟尼的位置,替他主持来世,广度众生。弥勒通常以两种身分出现:一是未来佛;二是菩萨。未来佛的形象和释迦佛大体相同,而菩萨,则是戴着天冠的居士装束,雍和宫的弥勒大佛就是这种正统的菩萨造像。这个弥勒大佛,头戴五佛宝冠,身披菩萨装,双肩装饰着宝相莲花,代表着佛法的戒、定、慧、摩尼四种庄严之相。他两手结印契,象征着弥勒继承释迦牟尼在未来世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

古印度信众认为,用丝穿起花瓣,花瓣就不会被吹散,把释迦牟尼的教言搜集在一起,就能永世流传。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藏族学者就把梵文的有关经论翻译成藏文,形成了藏文大藏经。在雍和宫法轮殿东西山墙的经架上,摆放着一层层的藏文大藏经。西墙是一百零八部《甘珠尔》经,东墙是两百多部《丹珠尔》经。《甘珠尔》也叫正藏,是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弟子们六次结集记诵下来的。《丹珠尔》也叫续藏,是弟子们对释迦牟尼言教的注释和讲解,由佛教思想的注释汇集而成。

为了防潮和防虫,僧人们每年都要将这套大藏经翻看两遍,每次读完经之后都要用黄布包好,依序放置在经架上。这也是僧人们修行的内容之一。

在主持修建雍和宫之后,章嘉三世成为雍和宫的第一任堪布,他从蒙藏地区召来了五百名天资聪颖的年轻僧人,又请来了著名的活佛来雍和宫讲经说法,并创建了习修佛教教理和十明文化的四大经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