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雍和宫(4)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经历了六年的苦修之后,发现苦行并不能得到解脱,于是结束苦行,在尼连河畔,喝下了牧女用米豆和野果熬的一碗粥,然后,在一棵菩提树下盘腿坐下,说:“我若不能证到无上大觉,宁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终于,在阴历腊月初八日(也有说是阳历十二月初八)的凌晨,释迦牟尼战胜了最后的烦恼,获得了彻底的觉悟,成了大智慧的佛陀。

于是,每到这一天,雍和宫都会举行隆重的腊八盛典,人们用这口八吨铜铸成的锅熬粥,敬给佛祖、献给朝廷,然后是王公大臣和大喇嘛、文武官员和本寺僧众,其余的,施舍给平民百姓。

在雍和宫的大殿内,供奉着三尊两米高的铜佛,中间的佛像,就是现在世的佛释迦牟尼,他结跏趺坐,右手的手印是“成道印”,左手的手印是“禅定印”;东边的是燃灯佛,代表过去世的佛,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他的手印是转法轮印,表示修成正果;西边的弥勒,是代表未来的佛,他双手成“说法印”,表示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对天、人、地、众生说法。雍和宫大殿中供奉这三尊佛称“三世佛”,表明从无限久远的过去,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都是佛的世界。

帝王行宫被改建成佛教寺庙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蒙藏,那里的人们和信徒感受到了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尊重,西藏郡王颇罗鼐马上献给乾隆皇帝一尊铜质鎏金浇铸而成的释迦牟尼像,乾隆皇帝非常高兴,亲自在佛像上题了御制诗一首,并把它供奉在法轮殿之中。

雍和宫法轮殿,原来是雍正帝的寝殿,改建寺庙后成为寺院僧侣集体诵经的场所,称为“大经堂”。在大经堂的中央,伫立着一座佛像,这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

宗喀巴大师在公元1357年出生在青海湟中县宗喀地区,八岁出家,十七岁入藏研究佛教。在西藏,他向各位高僧大德学习求法,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学说,提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学经之路。此后,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逐渐形成,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他的弟子开创了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系统。

公元1419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圆寂。每到这一天,在雍和宫,僧人们要为宗喀巴大师点燃千盏供灯,虔诚地诵经。在西藏,各家的屋顶上要点燃酥油灯,这就是“燃灯节”的来历。

就在雍和宫正在修建的时候,掌管西藏政权的郡王颇罗鼐去世,他的儿子朱尔默特继承了郡王的职位,但是,朱尔默特暗中与境外势力勾结,企图脱离清朝政府的控制。清朝的驻藏大臣杀死了他,朱尔墨特的手下又把驻藏大臣杀害了,此事,激怒了远在京师的乾隆皇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