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千年菩提路——中国佛教2000年(9)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岛的东侧,是大悲大慈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这位拿着净瓶柳枝、一身白衣的美丽菩萨,普度众生,最受信众的膜拜。随时随处,凡遇危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位慈悲的菩萨就会随机化现前去解救。这里今天已然成为中国乃至日、韩、东南亚等国信徒共同的朝圣之地。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境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传说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哪里的众生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峨眉山最早是中国道士们的修行场所,山上的中峰寺由道观改成佛寺,正是道教和佛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九华山,在安徽省境内,邻近著名的黄山。这里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缘起于这位新罗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的这句誓言,现在成了佛教舍己救人的宣言。

“四大名山”,还有历史上其他的名山大寺,一起支撑着中国人的佛教信仰。既有历史上供奉佛指舍利的陕西法门寺、供奉佛牙舍利的北京灵光寺、无锡灵山等著名寺刹,还有大小昭寺、拉卜楞寺等著名的藏传佛寺,以及香港地区的大屿山、台湾地区的法鼓山、中台禅寺、慈济静思堂和佛光山等重要的现代佛教僧团。

这条千年菩提路,已使佛教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各种民俗、节庆、俗语方言,都已渗透了佛教的影响。

不仅如此,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乃至音乐和茶道,都有一种来自佛教的空灵气韵,禅趣盎然。

今天的中国,广袤的名山大川及都市乡村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一万多座寺院,二十多万的僧尼,以及多得难以统计的在家信徒。佛教,已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印文化深度交流的历史结果,也是世界文明对话的成功典范。

中国佛教,历史上传到了日本、韩国、越南,成为这些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在世界文明史上,这些国家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而佛教推动了这个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成了佛教的第二故乡。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三大语系的佛教在中国,和谐共处,穿越传统与现代的阻隔,历经两千多年,传承着智慧与慈悲,一起弘扬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