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千年菩提路——中国佛教2000年(2)

三年后,公元67年的冬天,12月30日,西行求法的使者回到洛阳。他们不仅带回了佛陀的画像和佛陀讲法的经典,随同到来的还有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这次看似偶然的交往,使中原大地从此有了佛教的沙门,从此有了第一座寺院、第一部佛经,就像一粒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公元68年的一天清晨,洛阳城的西雍门外,大兴土木。印度来的两位高僧得到了皇帝极高的礼遇,中国皇帝想为他们修建一个专门生活修行的地方。从此,在洛河之滨,诞生了中原大地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相传,陪同汉使归来的还有一匹白马。这匹白马,历经万里征途,佛教的经典最早由它驮到了中原大地,担当了中印文化交流的使命。从此,在中国的佛教徒心中,白马成了佛法的象征。

以后的岁月中,摄摩腾和竺法兰,静静地住在白马寺里翻译佛经。遗憾的是,他们所译的佛经,只有《四十二章经》流传了下来。

其实,据学者们研究,佛法传入中国的时间,肯定要早于公元67年,至少在公元65年,汉代的楚王刘英在今天的中国徐州,已经有了信仰佛教的行为。

而在公元前119年,印度的佛教,便沿着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丝绸之路进入了今天中国的新疆地区。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有位大月氏国的使臣伊存,作为使者来到长安,给中国的学者口授佛经,这是当前学术界经常说起的“伊存授经说”,而大月氏国就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

经过学者们的考证,从南亚大陆的印度开始,佛教传入中国大致分成四条主要线路:

其中一条从古印度西北部,进入现在的阿富汗地区,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的新疆,再传入中原;

还有一条海上的传播道路,是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的南海,到达中国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汉传佛教主要是从这两条沙漠间的道路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还有一条从北印度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青藏高原;藏传佛教主要是从这条山路传入中国;

第四条,上座部从印度,经现在的缅甸、泰国,传入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

这些线路的延伸和传递发生在不同的年代,途经不同的气候和环境,面w对着不同民族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佛教流派。

公元220年到265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纷乱的时代,曹魏、东吴和蜀汉各统治一地。曹魏甘露五年,也就是公元260年,在洛阳,一场特殊的宗教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时刻:一位叫朱士行的人,登上戒坛。这一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伦理,正发生着变化。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汉地第一个正式受比丘戒的出家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