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折扣的青春.梅生(1)

1

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的理由很简单:姜文在影片最后说的话——这个以真诚的愿望开始讲述的故事,经过我巨大、坚忍不拔的努力已变成满纸谎言。我不再敢肯定哪些是真的、确曾发生过的,哪些又是假的、经过偷梁换柱或干脆是凭空捏造的。——把我着实镇了一把。这些话无疑打击了我想用文字将美好往事里的少年情谊、青葱岁月中的纯真爱情作番完整保存的善良动机。它们让我不得不认真地坐下来,思考我的回忆里,有多少此刻的我的主观改造、美化,有多少虚假的成分。

前不久我把王朔的《动物凶猛》(《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读了。随着文字一行行地在视线下滑过,电影画面又一次浮在眼前。马小军的书包被抛上天空,再落到他手里时,他已经长大了好几岁。电影对我更多时候像梦,事实上,这样的瞬间成长也只有在类似梦的电影里出现才真实可信。小说如对成长过程一笔带过,读者心理上会觉得很别扭。换句话说,小说没有这样的力量,相反,只能是冗长的繁琐的文字记录(《动物凶猛》在此处的穿透力就远远不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电影画面里包含太多无需用文字来描述的信息。影片开始短短几组镜头,就将马小军、他的玩伴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告诉了我们。

电影里的少年生活在“文革”时期,然而那些青春体验却是放在任何时代都站得住脚的。害羞、强装勇敢镇定、拼命想引起米兰注意的马小军是你我;英俊、成熟、果断的高晋也是你我。哪个人的青春里没有过冲动?为了自己爱的人,流点泪流点血算什么?关键是不要被人看成“包”。为了不做“包”,命豁出去又如何?

2

不知道回忆青春的人,是不是意味着已经老去,已经与时代脱节。又或者回忆青春是成长的一个必要过程,普通人爱回忆,艺术家更爱回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在忆青春,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童年往事》也是在忆青春,就连我极为尊崇的法国新浪潮巨匠特吕弗第一部电影《四百击》,也是在追忆他年少不快乐的童年。或许是因童年经验影响我们一生?我们每个人在成人后都绕不过“青春”两字?

就像侯孝贤《最好的时光》里面最美的一段故事,只能是那段淡淡的“恋爱梦”。1966年的高雄,通信不发达,兵哥张震与台球室小妹舒淇两情相悦。兵哥写来温情含蓄的情书,小妹温柔含情地笑看,而后放在鼻翼嗅嗅,叠好放进抽屉。留言、找人、吃饭、拉手,一切都是清清淡淡。它是否我们回忆青春时的主调?不管过往多芜杂,我们总有办法拣出那些最质朴最简单的情节。似乎过滤再过滤后的那一缕阳光,才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才是真的。

我无意批评《最好的时光》。不管这段“恋爱梦”是否如我上面所说的刻意为之,我都是极爱的。实际上,那个年代的青春确实比现在的简单有诗意。一对恋人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互相看着对方,很久才会说上一句话,露出一个微笑,拉一拉手。可是就这样呆上大半天,也不会觉得无所事事,不会觉得无聊。现在的年轻恋人,又怎会甘于这样的寂寞、领会到其中的美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