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敢把这些话告诉小宝儿,只是草草地安慰了他几句。小宝儿见伤口不痛,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余气未消,拾起身边的斧头猛砸耗子待过的石地。
“嘭,嘭,嘭……”我本来要去第二间屋里寻一把铁锨收拾洒落的尸油,这瓮声瓮气的响声却把我吸引住。
“地下绝对有空心的地方。”我断言。
我把清理尸油的事情暂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把之前进洞时破解的字谜、大厅内油灯的数目以及门上所刻的汉字,还有书库里面的藏书,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统统地联系在一起,终于得到了确切的结论:这山洞必是努尔哈赤在大举兴兵之前的藏身密所,而且这山洞中,也必会有一个藏得非常隐蔽,但确实能通向外界的出口。如果我没猜错,出口就在大厅中央的石桌底下。
我之所以敢如此确定自己的结论,纵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综合了很多证据:首先,进来时我们碰到的“嵌字诗”字谜,就明确体现了山洞修建人的愿望,竖着读是“清主安康”,斜着读是“清灭明王”,从这两句话中,基本就可以确定山洞修建的年代,应该是明朝末期,清兵进关之前。
其次,正厅油灯的数目也很有讲究,算上石桌的,一共是九堆四十五盏。四十五可以拆为九迭五,即“九五”的谐音。“九五之尊”正是帝王给予自己的封号。
最后是门上刻的汉字,之前我一直无法参透其中的意味,只按直译理解。这其实大错特错。自打我把油灯的数目拆成“九五”之后,门上的汉字就不再神秘。我恍惚想起,历史上对于“九五”的解释大致有四种观点,其中之一是把“九”比作“九州”;把“五”比作“三皇五帝”,那么九五之尊就自然代表尊贵的皇权。
另外一种理解则是古人把双数当成“阴数”,而把单数当作“阳数”。九是阳数当中的最大者,而五处于阳数的最中间。兼济了最大最中之意,又代表了至尊至正的位置,用来形容皇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地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第三种理解取自《周易》。《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提到《易经》,连我这个最不爱读死书的浪荡公子也不得不承认,它可是悠悠华夏几千年历史中最不可思议的奇物。《易经》列儒家诸经之首,可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周易》属于经部,是本筮占书,是对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
易卦算法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阴”和“阳”,而阴阳包括“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的规律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
普通人很难理会易卦中的真正含义。在民间,它早已沦为摇签算卦的相士以及风水先生手中的教材,再加上许多骗子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使得劳苦大众对它愈加误解。我之前也对四书五经存在着诸多偏见,发誓死都不看。直到我随祖父举家逃往关外,坐守药房时,百无聊赖中,没有打发时间的事情,只能取出祖父书房中的典籍,慢品细嚼,久而久之,方窥其中深藏的玄妙。
《周易》虽是占卜之书,但内部蕴涵的哲理却至深至弘:上至天文、天象、节气,下至土地、山川、河流,以及人事的轮转吉凶无所不包。在儒学大士的眼中,《易经》可谓神仙所赐凡间的珍物,不可多得的异品。精通易学就能够掌握天下规律,领会上苍的神谕。所以被尊为皇家的典籍,四书五经之首。
“九五”这个词,出自《周易?第一卦?乾为天》。“九五”为此卦的九五爻,爻文如下:“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解卦意为龙跃天上之姿态。如喻人事,则意为此人权力到达了极盛,当上了皇帝。如果他是个贤明的人,则天下万民都会因此而获得其福泽,故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所以后人经常用“九五”来比喻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我的理解中,《周易》的“九五爻”,即第三种解释,应该是最正宗的。但洞中八个门上的字却异乎寻常地取了第四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