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翁同龢风雪夜访南海会馆(1)

七 百日维新

戊戍变法是晚清历史上一次流产的政治改革,前后历时不过百余天。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次维新变法的总体目的是让中国社会政治朝着民主政治即君主立宪的方向前进。由于它牵涉各种政治利益的调整尤其是对高层政治权力的再分配,所有强有力的旧政治利益享有者,尤其是留恋“太上皇”权力的慈禧太后都对之极力反对,因而它会失败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这次变法一开始就演变成一场宫廷倾轧。当翁同龢等志在维新的大臣想尽力辅佐光绪帝变法时,慈禧太后却与奕欣、荣禄、刚毅等顽冥大臣密谋将翁氏开缺;当光绪帝一怒之下开缺礼部六堂官,又要裁汰各衙门冗员时,这些被开缺和裁汰的官员却得到慈禧太后的慰抚。——————

西方列强的侵略、清国的历次挨打是戊戍变法的外在动力,尤其甲午年对日战败后的割地赔款更激发起光绪帝和清廷众多文武发奋图强的精神。这从光绪帝在战败后所颁发的诏书中得到明证:“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以收自强之效。”然而戊戌变法又是要学习西方以师夷之长技。中国的知识界精英如容宏、黄遵宪、严复等辈对西方政制、科学的介绍、输入和鼓吹,对这次变法的施行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光绪帝锐意改革,翁同龢等大臣力促变法,康有为等下官屡屡上书献策,全是在这种学习西方政制、改良国内政治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

尽管戊戍变法只是一位年青皇帝在宫廷颁布改革诏书,只是办了学堂、废了八股取士,改了学制,难以触及政治体制,但其影响毕竟深远。慈禧太后的恋权恋位使这次维新短命,既体现出专制统治基根的牢固,也预示了晚清的腐败和衰亡不可逆转。

翁同龢风雪夜访南海会馆。容闳慨谈政府改制。学会遍布京城

李鸿章使德时,德国外交大臣曾向他提出在山东租借军港一事,后德国驻华公使奉命与总理衙门一连交涉几次,却未达成协议。至1897年冬,德皇再也忍耐不住,乃命海军远征中国强行占据胶州湾。康有为在广州听到此事后,不禁中夜屑涕,仰天痛哭。他原本为中国人满为患而筹划移民巴西,准备专程进京上折的。德军强占胶州湾后,他即改变了原来的打算,迅笔草就《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这是他第五次向光绪帝上折。他在折中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请求光绪帝“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即“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中策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是“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然而他赴京将折呈上后,工部尚书松溎却拒绝代奏,使之不能上达。康有为气愤至极,将此事告与兵部掌印给事中高燮曾。高燮曾是忠心热肠之士,甲午战争时,他曾以军务孔亟上奏请求停止慈禧太后寿庆点景事宜。这一次得知康有为的奏折被松溎所阻后,情绪又激动起来,于是连夜拟折,通宵不眠。次日,他即上奏光绪帝,保荐康有为至瑞士参加弥兵会,称赞康有为才气豪迈,谙于西法,具有肝胆,请皇上特予召对,观其所长;并弹劾松溎愚昧昏聩,不谙形势,压制部属,阻格言路。

高燮曾上奏后,翁同龢也乘机再次奏请光绪帝传旨召见康有为。光绪帝览奏后,便传旨说:“朕自前岁见到康有为的奏折后,原有召见之意,只是有碍祖制而未召见。今又有大臣再次上奏举荐康有为,特着总理衙门酌核办理召见事。”

谕旨下达后,恭亲王奕仍坚决反对,他上奏说:“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见。今康有为乃小臣,皇上若欲有所询问,命大臣传语可也。”奕上奏后,礼部尚书许应骙等一些大臣亦纷纷附和着他的意见。光绪帝见此,只得令改由总理衙门大臣传康有为问话。

康有为在上书被阻后,焦躁不安。他废寝忘食,乘马车奔走游说于公卿之间。一连数日,竟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还把棉被带到马车上,困了就在马车上睡。转眼间来京已半个月了,然而王公大臣中没有人理解他的这种忠贞为国精神。

在12月上旬一个风雪弥漫的上午,苦闷而绝望的康有为正在南海会馆打点行装准备返粤,忽然门外传协办大学士翁同龢到。这令他喜出望外,急忙迅步门外将站立在风雪中的翁同龢迎入馆内。进屋后,翁同龢拉着康有为的手说:“老朽早朝刚刚回家,闻你要走,特赶来留你。你不要走。我今晨在皇上面前力荐,请皇上破格擢用,委你以重任。皇上正将重用你,你不能走。”康有为听后,又感动又振奋,当即答应留下不走。

康有为于是又置好行装,在南海会馆住下来,等待朝廷召见。这时有人来告诉他,驻美副公使容闳眼下在京。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且是广东南屏人。这些康有为早有耳闻,于是便去拜访这位有远识的长者。容闳热情接待了他,由于政见相近,二人谈得十分投机。谈着谈着,容闳痛心地说:“昔年赴美求学,中国之腐败情形,时触我怀。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我意以为,我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我之人,亦享受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我这事业,盖以此为标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