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当代主流理论:后凯恩斯综合理论(7)

对凯恩斯理论标准的或者说传统的解释中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后,每一单位产出的供给价格将会保持稳定或者只是缓慢变动。这是因为只有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时,工资和价格才会上涨。如果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下总需求的程度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那么价格和工资都不会降低,或者降低很少。这就产生了一个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价格不会因为总需求在某个范围内变化而大幅改变;当总需求超过某个水平时价格就会上涨,需求降低到某个水平之下时价格就下降。

一般情况下,工资和价格的变化情况取决于一个过程,该过程类似于某个特定价格的决定过程。这些传统的凯恩斯工资和价格假设认为,当需求超过某个水平时,特定市场的供给就变得缺乏弹性;也就是说,当总需求增加时某种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因为供给的数量没有随需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像传统解释所说的那样,总供给是给定的,那么就业取决于有效总需求。在充分就业水平的限制下,总需求的增加主要引起就业的增加;如果没有充分就业的限制,总需求的增加则主要导致价格的上涨。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私人国内需求分成两个大的部类:一个部类是家庭,它们获得收入并购买消费品;另一个部类是企业,它们获取当前利润和预期利润,拥有资本,而且通常有应偿债务,正是为了偿付这些债务而需要现金,或者导致了一些金融市场交易。投资是总需求中的一部分,它属于企业需求的范畴。

国外需求和政府需求也包含在总需求中。总需求等于总产出,总产出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它又等于消费、投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以及政府产出之和。消费需求是税后收入的函数。由于这种行为上的定义,即消费取决于税后收入和转移支付,计算出来的收入就等于总投资、国外需求和政府需求的倍数。对凯恩斯理论的这种解释(主要由汉森提出),即对产出的总需求从而对劳动的需求是投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以及政府支出的倍数,这是通过消费和税后收入之间的关系推导而来的。根据这个观点,任何高于或低于目标水平的那部分收入都能够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或税收来抵消,财政政策成了经济的掌风舵。[ Alvin Hansen, Monetary Theory and Fiscal Policy, op. cit. 也可以参见A. P. Lerner, “Functional Finance and the Federal Debt”, Social Research 10(Feb. 1943)。]

考虑国民收入的简单形式(不存在国外贸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收入等于某个常数(被称为乘数)与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乘积。而且,这个常数是储蓄增量和收入增量比率的倒数,该比率被称为边际储蓄倾向。

汉森的简化模型中阐明了两个思想:一个是来自收入的储蓄部分必须用于投资和政府支出;另一个是较多的投资(或政府支出)导致了较高的收入,从而又提高了用于投资的储蓄。保守的商人、政治家和公众人物都坚持认为,税收体系应该调整,以增加对企业投资的激励,因为较多的投资意味着较高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这个思想实际上接受了汉森简单模型。

在肯尼迪-约翰逊时代,就业从而供给是企业投资激励的函数这个观点是税收激励和投资信贷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保守主义与里根的供给派保守主义之间的区别在于:肯尼迪一约翰逊关注于对公司投资的激励,而后来的里根政策则关注于家庭收入和对储蓄的激励。凯恩斯保守主义尽管极度保守,但是它潜在地认识到了过多的储蓄意愿会对投资激励产生不利影响;而后来的里根供给派保守主义者则几乎明确地认为,不管储蓄关系怎样,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储蓄可以全部用来投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