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January 1976. , Washington, , 1976.

*所有数据都是按年利率计算的,进行了季节调整。

?所有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的爆炸式增长,1975年家庭必须消费或者已经消费的每6美元中就有1美元来自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转移支付计划,该计划所产生的收入或服务与当期的劳动创造(比如创造的产出)无关。举个例子,失业保险,1974年第二季度以每年53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而到1975年第二季度,其增长速度加快到每年194亿美元。这种对失业保险转移支付的快速增长,有助于解释为何经济的下滑态势会如此迅速地发生逆转。

对于一个六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都来自应得权益计划的经济,我们将忽略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存在大量与就业或者商业利润无关的可支配收入是有益的,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该收入可以维持一定规模的需求,从而防止经济严重而持续的下滑。另一方面,当经济陷入衰退时,这些计划有扩大其范围的趋势,从这一点来说又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向经济中输入通货膨胀。即使在1973—1975年产出和就业下降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是经济衰退时期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之一。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得的收入,它为货币工资率设定了一个底限。每一次对转移支付计划的改进都会使工资上升,从而一些人会进入劳动市场。当考虑价格因素的转移支付计划不断得到改进时,尤其是在现实中失业或退出劳动力群体就有资格获得转移支付时,经济中的有效产能将会被不断减少的劳动力所侵蚀。

大政府对现金流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所有部门实现的金融盈余和赤字加起来应该等于零。这是根据一个简单的现象推出的,即一个部门买进一个单位的当前产出,就必然有另外一个部门相应地获得现金。因为经济中的不同部门(比如,家庭、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是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所以该基本理论也适用于总体经济。如果大政府像1975年那样其支出超过税收收入734亿美元,那么所有其他部门的盈余和赤字之和应该等于734亿美元的盈余。正如表中的年度数据和表中的1973—1975年季度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不同的实体部门和会计部门中所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之和为零(允许数字上的误差)。

表 各部门盈余和赤字,1972-1975年(10亿美元)

1972 1973 1974 1975

家庭部门 1,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费用 + + +

个人储蓄(盈余)

商业部门

内部资金总额

私人投资总额

赤字或盈余

政府

联邦政府赤字或盈余

州政府赤字或盈余 +

所有政府赤字或盈余

总盈余

总赤字 + +

差额 8

家庭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 3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January 1976. , Washington, , 1976. 1976.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