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曾经有位哲学家说:对一切生命怀有饱满的同情心,是品行正直的最可靠和最坚定的保证。一个满怀这种同情心的人,是不会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如果能宽以待人、助人为乐,那么,他的行动里就表明了他的博爱思想。
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出色的诗人和文学家。身为“竹林七贤”的精神代表,他深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家诫》中他屡次将君子与凡夫俗子相比较,告诫儿子要以后者为戒,文中字字句句都要求子女老实做人。他在《家诫》中这样写道:
一告后辈立志,志在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谨慎。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馈,当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嵇康可以说表现得谨小慎微。
他在文中要求子女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互相馈赠的交往,最好不要做,要将钱财赠与那些需要救济的人。嵇康希望以后他的孩子能够富有同情心,能够乐于助人,他为什么会希望孩子能够富有同情心呢?因为同情心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是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孩子有了同情心,就能增强对别人想法和见解的认识。因为对于人来说,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贴近他人的情感,使孩子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融入社会。同情心不是对孩子强行灌输就能短时间内培养起来的。
名门家训析要: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同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东西。”同情心是爱心发生的基础,同情心能够提高人情味、礼仪和道德,是一种能让孩子察觉到别人的困苦,并能够触动他的良心的感情,能够让孩子变得宽容和怜悯,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有足够的爱心对那些身陷困境的人施以援手。而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冷漠、自私的。冷漠、自私是导致一个人残酷、无情的根源。为了能够扼杀孩子心头的自私冷漠念头,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护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假如一个孩子对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心生怜悯,并能帮助它免遭灾难,能够想到保护花草过冬,那么这个孩子待人也绝不会冷酷无情。
当今社会,人人都在提倡个性和自由,孩子的个性也得到了空前的“膨胀”。他们从别人处获得了无数的爱,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这些孩子往往坚持“自我主义”,那种对他人冷眼旁观、漠不关心的表现,在他们身上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