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启示(1)

——塑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孟母仉氏(或传为李氏),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非常贤德,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女性,被人们誉为我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母亲(孟母、徐母、岳母)之首。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子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光耀门楣,他抛妻别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但是,三年以后,一心盼望丈夫出人头地的孟母听到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失去了丈夫的孟母,并没有气馁,她从悲伤中昂起头来,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完成丈夫的未竟之业。孟母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在儿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按照阶段给予儿子不同程度的教育。

《列女传》中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于是孟母决定搬家,毅然带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位于现在的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了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卖吆喝、讨价还价,还模仿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这所学宫位于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东路,是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后来子思的学生在此授徒讲学。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术之路。

这就是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中国家教史上的一段佳话,一直流传不息,它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了环境育人的道理:要塑造一个美好的心灵,就需要有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不是吗?只要放眼大千世界,你就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影响。

名门家训析要:人们常说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腻含蓄,这无疑是环境使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所谓的“将军院”、“状元村”,也是这些地方参军、读书形成风气使然。“橘生淮北则为枳,齐人入楚才为盗”,晏子这一蕴涵丰富哲理的话语,更是生动传神地道出了环境可能给人施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堂,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改变一个人。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就一脚踏在了生命旅程上。存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当他睁开双眼,看到眼前的这个陌生世界时,教育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如同水质和土质对于种子的影响一样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儿童正处在一个对外界事物充满兴趣的年龄,如果身处一个复杂的环境当中,就不易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酝酿一种快乐健康的家庭气氛是所有父母的第一要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