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是可以选择的,除了生气之外,你还有更多的选择。
作出正确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选择了生气,不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高血压、肝郁滞等,还会给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影响你和他人的关系。
假设一个场景:你全力投入地写一个项目计划,当你把熬了几夜作出的计划放在老板面前时,却得来了一顿臭骂:“这叫什么东西?新来的毕业生都做得比你好!拿回去重做!”
摆在你面前的有几个选择和几种对应的结果:
第一,当场翻脸,跟老板对骂一场,然后甩下一句“我不干了”扬长而去。结果你失掉了一份工作,还要重打鼓另开张,再找新的工作,并且你不会知道那份计划书究竟错在哪里,也就是说此后你仍将沿袭这样的工作方式。
第二,忍着怒气走出办公室,坐在座位上生闷气。应付着完成计划案,心中对老板、对公司的不满越来越多。慢慢地,你变得讨厌这个工作,讨厌这里的一切,不是吊儿郎当地混日子,就是心生去意,另觅他处。
第三,虽然你对老板的批评感到委屈,但冷静几分钟后认为自己肯定是做得不好,不然老板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火。你暂时忘记了生气,重新审视计划方案,还虚心地向同事请教哪里做得不到位。结果是,你终于写出了令人满意的计划案,不但得到了老板的赞许,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你越做越好,升了职,加了薪,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短期来看,第一种选择最能发泄怒火,但却没有实际的意义,还令自己丢了工作。第二种选择没有那么激进,但它却是最有害的,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潜伏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耗的过程,不但消磨了你对工作的斗志,还消磨了你的快乐。
与前两个相比,第三种选择无疑是最明智的。也许从当时来看,它有些窝囊,但这更应该说是一种理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忍一时之气,谋求更大的发展。少一时的痛快,换取他日的春风得意。
在2006年的世界杯赛场上,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因为和对方队员马特拉齐有一些言语上的摩擦,所以一时冲动,一头撞向马特拉齐的胸口,导致被红牌罚下场,就这样结束了世界杯之旅,不能带领球队走向最后。
不管当时马特拉齐向齐达内说了怎样挑衅的话语,但发怒、打人是齐达内的选择,所以最终有了这样的结果。
相反,有一个贫穷的修车工人,他的薪水很少,但却一直梦想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于是他攒了很长时间的钱,终于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修车工拿着辛苦赚来的钱走进那家向往已久的高级餐厅,可是足足等了一刻钟,也没有服务员来招待他。最后,有一个服务员勉强走到他身边,随手丢给他一张菜单。
谁知,修车工刚打开菜单,服务员就用轻蔑的语气指着菜单右边的部分说:“你只适合看这部分,左边的部分你就不必去看了。”言下之意,左边的菜贵,是修车工根本消费不起的。
受到这样的待遇,修车工很生气,但他转念一想,不能全怪这个服务员,自己本来就没什么钱,确实吃不起左边菜单上的菜。最后,他只点了一个汉堡。
这次遭遇让修车工在生气之余受到了激励,立志要成为社会中的顶尖人物。终于,在他的努力奋斗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就是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福特!
由此可见,你的选择不仅仅影响了心情,更影响了自己的未来。每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宝贵的机会。假使你被怒气蒙蔽了双眼,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孔子的祖上原本是贵族,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
有一次,鲁国贵族季孙氏举办了一场专门招待士一级贵族的宴会。根据当时宗法制度的规定,孔子是有资格参加这个宴会的。于是孔子也和别人一样去赴宴。谁知在大门口,就被季孙氏的家臣拦住了。
那个人十分轻蔑地看着孔子,对他呵斥道:“我们家宴请的是士,谁宴请你呀?”
这番话,对于年轻的孔子来说,无异于挨了响亮的一耳光。孔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悻悻地往回走。这是多么令人尴尬又生气的事情啊!
然而,孔子既没有生气,也没有从此郁郁寡欢,虽然他也感到耻辱和难堪,但这次打击使他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内涵,那就是:在别人眼中,你连吃一顿贵族饭的资格都没有!只有自强不息、提升自己,才能改变这一切!
因此,孔子开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流传了几千年,为后世所尊崇。
被人看不起当然令人生气,但孔子深深地明白生气不如争气这个道理,因此放下了怒火,选择了奋发图强。
如果你细数每一位伟人的成功史,大都有过类似的“生气事件”,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生气,进行了更明智的选择。
科学家爱迪生在67岁那年遭遇了一场大火,把他的实验室化为灰烬。全部的心血都没有了,却并没有让他伤心,他选择了平静快乐地接受。他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三个星期后,他又有了一项新发明。
若你生气时就去砸东西、酗酒、骂人甚至打人,那除了带来更坏的后果外还有什么呢?
所以,当你生气的时候,不妨进行积极的选择,比如运动、读书、进修等等,这对你的未来大有裨益。当你有个辉煌的未来时,还怕得不到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