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散步,令右脑积极起来
人的身体,25岁时基本完成发育。以后如果没有干预行为的话,平均每天都将以10万个脑细胞死亡的速度,迈向衰老,并且肌肉也会逐渐缩减。人一走上社会,就繁忙得刹不住车了,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保护好脑细胞,以及阻止肌肉量缩减的可能性呢?这里我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每天至少走上8000步,步行可以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我的既定方针是13000步,但是至少也要完成8000步。只要励志坚持,基本上可以达到合理的干预目的。
平时生活中的人也要走路。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却总是喜欢以车代步。所以必须有意识地去加以调整。每当我意识到步行不够的时候,即使回家休息了,也要再次“出征”,用散步去补充。
除了狂风暴雨的日子,遇到小雨天也不要偷懒。打着伞,还能享受雨中曲的浪漫。步行的路线可以多设计几条,每天有选择地变换着走,心态才轻松。
轻松步行时,还可以做做冥想。冥想未必一定要躺着,或者盘腿打座的姿态才可以进行。我倒觉得边走边冥想的效果更佳,甚至会超出冥想室里的冥想三、四倍。
在这样放松的气氛下,我常常喜欢去冥想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和规划。譬如怎样进一步经营好医院?从哪些人文理念入手?如此一旦畅想起来就会其乐融融,有时连下雨都忘得一干二净。
能够形成如此心态,正是右脑在积极起作用的缘故。α波在右脑思维占优势地位时才能产生。若让右脑工作,必须先让左脑沉默,步行乃是关上左脑开关的有效手段之一。
左脑沉默下来,智慧才会从右脑中涌流而出。有些人喜欢面壁求悟式的冥想,我却认为一动不动的姿态,呼唤不出锦囊妙计来,反而容易杂念丛生。所以此时,还是冥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为上策。
一些创造性的思维,英明睿智的决策,都不是从刻板的模式中飞出来的,而是在运动中诞生的。古代康德每天散步的故事广为人知,他的绝大部分思想,或许都是在散步中产生的。
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自我意识的世界里,还另有一片无意识的领域。因而在肤浅的可意识范围内,所能思考到的,显然都是些司空见惯的“浅意识” 东西。
坐在沙发上高谈阔论耽误时间,实在无趣。不如让左脑沉默下来,走出去活动身体,去倾听记忆宝库中那些无意识世界里的信息低语。于是个人经历过的所有记忆,和镌刻在DNA里的祖先们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时而生出绝妙的构思,才有可能谱写华章,创造奇迹。
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进入这种境界,人的大脑才会不断产生α波,此时脑内吗啡才会分泌,且汩汩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