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1)

【第十回】·STAQ想学美国纳斯达克 超前设计被中国国情纠结

STAQ定位法人股

出书,办讲座,调研证券市场,帮着沪深兄弟建交易所,张罗国际研讨会,忙前忙后,山忙海忙,人家的田肥了、牛壮了,“联办”却忽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扎煞着不知该抓挠什么。

1990年3月8日,“联办”总干事宫著铭提到了纳斯达克,提到了自动报价系统。

宫著铭说:“根据外国的情况,证券交易分为两种,一种是场内交易,一种是场外交易,也叫柜台交易。这两种各个国家都是分开管理。进交易所的一般是大公司,场外交易的大多是小公司。另外,股票在交易所,债券在柜台。”

“以美国为例,美国最大的交易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有1 300家,上市股票有1 000多种,但美国有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它在华盛顿,上市的股票有3万多种,会员有6 700家,其中有些同时又是纽交所的会员。从交易量来讲,原来纽交所比自动报价系统大,但1989年后者超过了前者,因为后者没有地区和时间限制。”

“我们之所以设计这个自动报价系统,实际上是受了美国纳斯达克的启发。这样在我国形成了上海的场内交易和北京的场外交易,也便于一些边远地区和小公司通过自动报价系统进行交易。”

“‘联办’把它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定名为STAQ。”

STAQ看上去和纳斯达克相似,但差别很大。STAQ当时有10家上市公司,但它交易的是不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易的法人股,这才真的是中国特色:中国上市公司不仅有流通股,还有不能流通的法人股,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992年发行法人股的定向募集公司有3 000多家,绝大多数无法在深沪两个交易所上市。到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生效,宣布停止批设股份募集公司时,这一数字已突破了6 000。给法人股设立一个单独的交易市场,这既是STAQ的历史性市场定位,也为它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