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儿郑国(2)

 

老百姓本可以在大周朝的抚养和大自然的慷慨给予下过着好日子,但经周厉王这一折腾,好日子一下就没了,只有到土里刨食了。而土里刨食对这时候的老百姓来说,只是副业,种的那点粮食只够换换口味而已。

老百姓就很不平,不平则鸣,就纷纷地议论起来。周厉王却不让老百姓议论,否则割舌头、砍脑袋,老百姓只能“道路以目”,忍气吞声。终于,一群饿昏了头的老百姓忍无可忍发起了城市暴动,叫国人暴动。国人相当于城市平民,他们连地也不种,就是靠在山林川泽里打渔捕猎来填饱肚子的。周厉王的禁令,一下就把他们饿昏了,不想昏下去,那就造反。

国人一造反,周厉王就逃跑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到死也不敢露面。彘就是猪,有人以为是后人为了损人家而编的地名,其实不是,因为猪在当时并无贬义,是确有其地,在今山西霍县境内。

这时大周显然衰弱了,军队吃不饱打不了仗,要么干脆就没有什么军队,不然,怎么几个老百姓闹事就管不了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老百姓的第一次闹事。

周厉王跑了以后,一个叫“共”的小国的领导人被推举出来主持朝政,这人名叫“共伯和”,他管事的这十几年叫做“共和执政”。到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驾崩了,大家便立周厉王的儿子姬静为王,这就是周宣王。

在国人暴动的共和元年之前,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人物、地点、事情,时间却很模糊。而从公元前841年起,我国的历史不再是传说,而有了确切的年代记录。

周厉王的儿子上台了,即周朝第十二代王周宣王。这是一位有作为的王,南征北伐,以武治国,国家又强盛了,史称宣王中兴。然而这种穷兵黩武式的中兴反而令王权更加削弱,加之几代以来积重难返,故此周王朝江河日下的趋势难以逆转。到了公元前789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却在千亩大败于姜戎,车徒尽损,想举兵再战,恐兵力不够,于是,亲自料民于太原。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料民毕,民已疲弱,无力再战。此后,宣王又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征战,皆不胜。此时的大周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已衰弱到家了。

郑国就是在宣王手中开始立国的。宣王登基后,励精图治,立志中兴,为了扩大王室势力,从家族中选拔能助其中兴的人才,看中了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姬友。周宣王在即位后的第22年,即公元前806年,把姬友封到王畿之地槿林(今陕西华县东)为郑伯(三等诸侯国),建立郑国,这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分封的诸侯国。姬友史称郑桓公。自此始有郑国。

郑桓公姬友,分封到郑时已33岁。而他的封地面积很小,这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周王室已经衰微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掌有的国土十分有限,能给他挤出一小块已经是不错了。国土虽小,郑桓公却是个很会来事的人,他对治下的老百姓很是宽厚仁慈,结果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消息传到京都,这时周宣王已死,其子周幽王在位,就把郑桓公调入京都,封为司徒,总揽天下朝政,让他收拾大周的这个烂摊子。

本来,周幽王继承的这个大周朝已经是一个衰弱到家的王朝,成为败絮,徒有金玉其表的强盛,可这个周幽王更给这种局势雪上加霜,因为他更昏庸,或者他故意要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为什么?可能他等待这个王位太久了吧,心理有点变态。

这个周幽王就是怪,老妈姜后死了,他竟然也面无戚色。其实也不怪,50多岁的小老头宫涅太子终于成了天子周幽王,天下是自己的了,自己最大,想干啥就干啥,可老妈姜后却老管他,动不动就对他说三道四,烦不烦?现在老妈姜后这一走,自己才能享受那真正的自由,才能真正地想干啥就干啥,谁也管不着!因此,老妈姜后走了,周幽王不悲反喜。

幽王命他所宠信的近臣走遍天下,尽寻好酒好肉,整日饮酒食肉,再尽寻好玩的去玩乐,然后广征美女供其泄欲。幽王以为自己这个老太子等了五十多年了,要尽情地享受,把失去的光阴找补回来,就奢侈再奢侈,生活真是美好无比。

如果有人来打扰幽王这美好的生活,就遭到严厉打击,比如右谏议大夫褒珦劝谏了几句,就把褒珦送入了监狱。三年后,儿子洪德进献美女褒姒,才把老爸褒珦换出。幽王见美人仪容娇媚,流盼之际,光艳照人,大为欢心。自此幽王与褒姒坐则腿叠腿,立则肩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