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1)

引言

广义上讲,学问既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心学、神学、理学等属于无形的学问。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则是有形的学问。不论是哪种,都能扩大人们的知识见闻,让人们明白万物的道理,教导人们掌握做人的本分。为了扩大自己的见闻,或者聆听他人的观点,或者亲自用功,或者读书。所以做学问必须通晓文字的使用方法。但像古人所认为的只要能够诵读文字便是做学问的话,那也是不正确的。

文字是做学问的工具,就像要建造房屋就需要使用锤、锯一样。锤子、锯子虽然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用具,但只知其名、不知使用的话,也就不能称为木工了。文字也是一样,即使能够阅读文字,但不懂得事物的道理,就不能叫做学者。所谓“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就是这个意思。能够背诵我国《古事记》,却不知道当下大米行情,说明你只会沉迷书中不懂生活;对经史的内容再熟知,却不具备经商的能力,说明你还不擅理财;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巨额的学费学成了西洋学术,但却连个养活自己的工作也找不到,说明你还在社会现实之外。

上述这些指的都是只知道读文字而不会驾驭文字的人。这种人就像会吃饭的字典,对国家毫无用处,也可以说是妨碍经济发展的食客。所以生活是学问,理财也是学问,审时度势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绝对没有说只要通读了中国、日本、西洋的书籍,就是学问的道理。

这本书的题目虽然是《劝学》,但决不是要求大家只要去“啃”文字。书中所记或是从西洋书籍中直译、或是意译,既有具体也有抽象地列举了一般人应该懂得的事情,是以展示学问为宗旨的。之前写的一文作为本书的第一篇,引申其义而写下了第二篇,后面还会有第三、第四篇。

人与人的平等

我在第一篇开头说过:人与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没有上下的区别。现在我将继续引申其义进行探讨。

人都是因为天然之力而出生的,并非由于人类的力量。人与人互相敬爱、各司其职而不彼此妨害,这是因为人类原本就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样都是天地创造出来的,这就好比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是基于兄弟姐妹们有着相同的根,一起孝敬一父一母的天伦道义。

所以现在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就必须实现人人平等。但是这个平等并不是现实中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和道义上的平等。当我们讨论到现实问题时,就会发现有富强贫弱以及聪慧愚笨的差别:有的是贵族名臣,住在豪华的宅邸中,穿的是华服,吃的是美食;有的是苦工,住在陋巷破屋里,为一天的衣食奔波;有的充满智慧,以自己的能力或做官或经商,来影响天下;有的愚钝无知,只能靠贩卖糖果勉强度日;有强壮的相扑力士,也有柔弱的公主千金——这就是所谓的云泥之别啊!但如果只站在人的基本权利的角度来分析,你又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连一毫一厘的差别也没有。所谓基本权利,就是尊重生命,维护财产和珍惜名誉。上天赋予了人类身心活动的能力,都是为了使我们能够行使这种权利,所以这权利决不能受到人为的阻碍。

不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劳力苦工,生命同样可贵;不论是富豪的万贯千金,还是小贩的小小盈利,守护自身财产的心理也都一样。世间有两句不好听的谚语:一句是“哭闹的小孩和地头一样不好对付”,还有一句是“老爹和雇主都是无理可讲的”。因而有人就顺着说人的基本权利是可以加以限制的,这显然是将现实问题与基本权利混淆起来了。地头和平民虽然实际生活不相同,但在权利上却是一样的。平民会感到疼痛的病症发生在地头身上,同样也会痛;地头感觉甜的食品放在平民嘴里一样也是甜的。避免疼痛与爱好美味都是人的情欲而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这种不伤害他人就能达到的情欲,便是人的权利。这种权利在地头和平民身上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地头富裕而平民贫穷罢了。富强贫弱原本就是现实问题,不可能一概而论。

但如今有人却想凭借富强之势来欺压贫弱之人,并声称这是现实状况的不同而并非侵害他人权利。这就好比腕力很强的大力士把腕力很弱的邻居的手臂弄折了,邻居的腕力和大力士比起来虽然很弱,但并不妨碍他自己的灵活使用,被大力士弄折了手腕,只能说他实在是倒霉至极。

将上述论断与当下现实结合起来讨论:旧幕府时代武士与平民的待遇差别很大,武士们有很大的权力,对待平民百姓就像现在对待犯人一样,甚至法律还有“武士杀死平民也不是犯罪”的条款。在这种法律压制下,平民的生命好像不是自己的,而是借来的。平民平白无故地要对武士低声下气,不但在外要让路,在家也要让位,甚至到了连自家养的马也不能骑的地步。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然而这还只是武士对平民这样个人之间的不公平。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幕府和各诸侯都在自己的领地上成立小政府,任意地处置当地百姓,有的(官员)看起来好像很慈悲,但实际上是不允许百姓享有上述基本权利的,以至惨不忍睹的事情数不胜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