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有这么一句话叫:“上天既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意思是说,人类本是彼此平等、没有贵贱上下之分的。作为万物之灵,人类应该各尽自我身心之所能,自食其力、互不妨碍地获取天地间的资源,好让自己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得衣食无虞、自由自在。这就是上天创造我们的宗旨。

然而现在看来,泱泱人类,各种矛盾业已丛生:有贤达与愚者的矛盾,有富豪与贫户的矛盾,还有贵人与下人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正变得越来越明晰。《实语教》里说:“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智,没有智就是愚。”所以贤达的人和愚人的区别就是勤学和不学造成的。

人世间既有技术性的工作,也有简单的工作。从事技术工作的人通常被理解为有身份的人;从事简单工作的人则被理解为身份卑微的人。耗费心力的技术工作难度大,而只要靠力气的工作是简单的。所以医生、学者、政府官员、做大买卖的商人以及雇有很多家仆的富农,通常被看做是身份高贵的人。

身份地位越高,家庭越富裕,地位卑微的人就越是遥不可及。二者差距被拉大,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学问起了作用,而不是天命所注定。正如古人所言:“上苍不会给你富贵,要想富贵,得靠你自己的勤劳去获得。”亦如开篇所述:人在出生时本没有贵贱贫富之分,只有勤于学习、知书达理,才能出贵人、出富人。相比之下,那些不学无术的懒汉,就只能沦为卑微的人了。

我们讲的学问,并不只是能认识难字、解读古文、吟歌、赋诗作曲这些脱离实际的课本知识,这些课本知识虽然也能愉悦人心、陶冶情操,但并不像古代儒学家、日本国学大师们所推崇的那么管用。

在古代汉学家中,鲜见有能够精于管理理财的,纵使是日本本土的那些善于吟歌的精明商人或农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全心读死书,却没有实际的应用能力,便会担心自己苦心经营的家业会因此败落。这种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些远离了现实生活的书本知识,毕竟是不能证明其实用价值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把不具有实用价值的学问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全面推进日常生活会接触到的实用学问的课程的必要性。

譬如学习伊吕波的四十七文字,写信的用语、记账方法、算盘技术、天秤使用心得等,同时还要兼顾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普及常识;

譬如地理学中不止是日本国内,包括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都应该学习;

譬如物理学是学习天地万物的性质,了解其中的运动原理;

譬如历史是详细地记述各个国家古今的典籍;

譬如经济学知识是要从最小的家庭延伸到整个天下经济状况的学问;

譬如修身学是要提高自身修为,讲求合乎自然的处世、社交之道。

要学习这么多的学问,已经有大量的西洋著作可以借鉴,这些书籍几乎都以日本文字加以标注,学习起来很方便。当然,那些有洋文基础的青年才俊也可以参照洋文原版交叉阅读,这样可以提高洋文水平。总之,对各科目都脚踏实地地学习,遵从事物的原则,对知识精益求精,才能成为当今国家的有用之材。

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实用学问,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分贵贱上下,一致重视学习,并都有了自己的体会的话,士、农、工、商者皆能各尽其能,恪守其职,则所有的机构都按着自己的本分,个人可以独立,家业可以独立,国家也就独立了。

守本分是做学问的基石。人类最初没有本分之说,除了生为男人就是男人,生为女人就是女人,其他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但正因为大家都只想自由而不知守本分,所以就容易出现恣意妄为、放荡不羁的人。

所谓安分守己,是顺应自然的道理,遵从人之情理,在不妨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自由。自由与放荡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对他人构成妨害。譬如花自己的钱沉湎于酒色,形骸放浪,粗浅地看是自由自在的,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堕落却成为公众的榜样,造成扰乱社会风俗、妨害教化的结果,正说明这种个人花费实在是罪不可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