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产、商贸和科研协作,
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
与农业教育培训和科学实验密切相关的另一项举措,便是农商部大力推动中国商人建立贸易商会,努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推动农民和商人共同获益。推动和建立中国商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与试图让农民意识到科学耕种的必要性一样困难。茶叶出口理应成为中国产品的优势贸易领域,却在锡兰红茶与印度茶的盛行中开始迅速萎缩。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商人没有成立自己的商会组织推动海外销售、参与控制市场定价,另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茶叶的成色和味道从未进行任何技术改良,没有主动积极与外国茶叶竞争。
农商部已在安徽省祁门县建立了茶叶试验站,堪称中国最好的茶叶生产中心,可向生产者全面展示种植、施肥、采摘和现代制茶技术,并指导他们参与市场竞争。表现出色的茶叶生产商可以得到政府发放的额外奖金奖励,赋税率也会降低以资激励。农商部向各省政府下发了详细的技术指南,指导如何在早春季节种植茶叶,如何采摘及制作成外销商品。农商部还在汉口、上海和福州建立机构,试图废除人工上色和其他违规操作,如将茶叶与叶芽、茎干混合等。
茶叶贸易集中在汉口和上海。位于这两地的茶叶协会刚刚成立,以期能够建立中国茶叶的标准化体系,并通过注册商标和分级定价使中国茶叶成为标准化产品,依靠样本即可订货。该协会还将开展一系列广告活动,推动中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
茶商已开始向农商部寻求帮助。最近汉口茶商向农商部呈送一份报告,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中国红茶生产,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农商部与湖北省政府合作,联合研处,帮助商人和种植者在短期内即获得较大收益。
农商部推出的改进茶叶贸易措施已初见成效。中国茶叶市场目前呈现出近十年来最好的局面,单是对英国出口便增加15%,从1913至1914年度的16919。8万磅增加到1914至1915年度的18925万磅。在贸易获利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中国没有理由不与爪哇、锡兰和日本等国在茶叶生产及出口贸易方面一争高下。
采取措施推动丝绸和棉纺工业现代化
在丝绸行业,政府并无必要进行过多干预或者帮助。丝绸商是中国最富有和求取上进的商人,只要他们被引导到拓展国外丝绸市场的道路上,他们便会沿着这条道路不断独立前进。目前,国外的现代纺织机已经引入中国。在农商部指导下,国外市场适销对路的纺织品样本正被广泛收集,大量样品从美国寄回来。通过样本展览,加之针对国外买家兴趣和需求的详细销售指导,一些专项订单已被传到纺织大省。此外,成千上万株桑树已被分发给直隶(河北)、山东、山西各省的农民,并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养蚕方法。
政府并不拥有任何棉纺厂,但采取了许多专门措施来促进棉纺业的发展,并定期开展有关活动。美国棉花专家乔布森(H。 H。 Jobson)被授权领导一个新建部门的工作,棉花种植指导手册已经分发下去,相关技术人员被分派到棉花种植大省提供培训和指导。
在各种棉制品的出口国中,中国列第二位,仅次于印度。中国是世界第一纺线进口国,世界第三大产棉国,排在美国和印度之后。约70%的中国棉花出口发往日本和美国。中国进口的原棉主要来自美国和印度。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棉纺厂中共有100万纺绽和4500台织机。在6个省内建立了30个多现代化的棉纺厂,未来将有更多被兴建起来。最近,美国波士顿一家公司赢得一个合约,将在天津兴建2个各拥有25000纺绽的大型纺纱厂,它们将成为中国装配最先进、最现代化的棉纺厂。中国棉花生产具备各种有利因素,包括超大规模的纺线与布料市场、产业技术要求不太高、充足的原棉产量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厂区邻近煤矿可提供廉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