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王阳明再报考。这一次,他终于榜上有名。可惜不是状元,而是二甲,“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也就是先到建设部做见习生)”。明朝的工部管都邑建设、治漕总河、铁厂织造、屯田铸钱、植树造林等,对贪财的人来说是肥缺美差,历朝都属工部最富。
但是王阳明可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他是个一心要追求圣贤之道的人。我们虽然不知王阳明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但窃以为经历两次失败的他,此时看到自己的成绩,肯定有“及格万岁”的内心呐喊。
不过,亲王派指出,王阳明本就是状元坯子,之所以将他搞到第二梯队,全是因为唐伯虎。
唐伯虎是位奇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要是女人,老少通吃,留下很多佳话,比如唐伯虎点秋香。这样一个纯粹的风流才子在一年前于南京乡试高中,然后跑到北京来参加会试,准备考个状元玩玩。从南京一路玩到北京,也没有做点模拟试卷,到北京后,心上才有点儿慌。不过很快就要考试,临阵磨枪也来不及,所以,他和玩友,一个叫徐经的富二代商量是否能弄到考题。徐经也是从南方一直玩到北京的,也没有准备,但由于有一个超级有钱的老爸,所以京城里的达官贵人认识一大堆。这其中就有这次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可程敏政正当这风口(主考官在科考之前不能随便见人),就拒绝了徐经。
于是徐经转移目标,给了程敏政的家童一块金子,把程敏政办公室废纸篓中的全部废纸都买来了。徐经和唐伯虎两人就从废纸中寻找蛛丝马迹。皇天不负有心人,唐伯虎真就找到了考题。这三场试题是:“欲罢不能”、“知所以修”、“恻隐之心”。两人赶紧按照标题做好了六篇,一人三篇,皆背诵成熟以待考试。
唐伯虎这种人特别爱炫耀,他本可以坐在那里安静地做完,然后交卷了事。可他默写完毕后,看时间还早,又见一些考生正在抓耳挠腮,生不如死,便得意忘形起来,只坐在椅子上窃笑。交卷时,他不吐不快,大声说,看你们这些饭桶,如此容易文章都做不出来,看我闭眼都能做出来。
全场考生大为惊讶,倘若有一个考生做不出来也就罢了,但这次的试题的确很难,很多人都没有完成。听到唐伯虎这么一喊,更是愤怒,于是议论纷纷。几天后,有流动监考报告给皇上这件怪事,并且推断说,唐伯虎这小子有作弊行为。
皇上一听,心想,这群考生也太不把国家考试制度当回事了,给我查。一经盘查,牵出了徐经和程敏政。皇上大怒,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是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全部由他人重新审阅。并将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是个富二代,这种人拿东西砸别人是虎胆龙威,一旦被别人打,那就是鬼哭狼嚎了。审案人员还没有动他几下,他立即招供,承认自己用一块金子买通了程敏政的家童,窃取试题后泄露给唐伯虎。审案员又来审唐伯虎,说,你的同伙已经招供了。唐伯虎轻松地吐一口气,还好,不是我先招的,便也招了。
刑部把案件结果一报,内阁认为,程敏政审过的试卷要重新找人来审,但在这些试卷中绝对不能出现前三甲。倒霉的王阳明的试卷就在这里,于是,被下降名次,降至二甲进士出身第七名。
这故事是真是假,虽然正史有记载,但可信可不信。王阳明如果真的有科举天分,他不至于考了三次。这可能还是在为尊者吹嘘。
王阳明应该是异常兴奋的,正如一个刚进入政府吃皇粮的新贵少年,心中对仕途充满了无限憧憬。他在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得到了第一个任务——给威宁伯王越建造坟墓。
威宁伯王越是明朝历史上靠平定大乱而获得爵位的三大伯之一,另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新建伯王守仁。据说这位爷当初考试时,答完的试卷突然长了翅膀似的飞到九霄云外。王越大哭,主考官又给了他一张纸,答完,被录取。这还不是最神的,最神的是,几年后,朝鲜那边特意派了使者来送了几张写满汉字的纸,原来就是王越的那张试卷。
王越不但文学修养很高,而且懂兵,所以很快被朝廷扔到边疆去对付外敌。王越军事才干突出,屡立战功,1480年,出兵大同,至威宁海,捣毁敌营,擒敌171人,斩首437级,因大捷而被封为威宁伯。王阳明考试的前一年,王越在甘州军营去世,消息传到京师,皇上伤心不已,特命工部为其建造一座气派的坟墓,王阳明荣担重任。
就在这个时候,王阳明已经开始对统帅产生兴趣,在修造王越坟墓时,他用“什五法”来组织民工,让他们及时休息,按时吃喝。据他后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休息时组织民工演练“八阵图”,为的是这些人将来可能永远要在这里保护王越的坟墓了。这份工作并不辛苦,因为王阳明是个特别善于做事情的人。
坟墓建好后,王越的家人非要送王阳明点钱,以做感谢费。王阳明说什么都不要,他说,给这么大的人物修坟墓是我的荣幸,而且我有工资,如果要了你们的钱,这就破坏了廉政建设。王越的家人对王阳明的工作态度和成绩实在太满意了,想来想去,还是要送点东西给王阳明。既然他不要钱,那就送点古董,于是拿出了王越的一把宝剑,王阳明一看,很是眼熟,回想了很久,终于想到这把宝剑曾在自己的梦中出现过。王阳明这一次不好拒绝,因为王越的家人说了,这把宝剑是王爷最爱之物,如今他走了,不希望宝剑永远和他一样深埋地下,不如继续在人间散发光芒。
王阳明接了宝剑,回京复命。宝剑隐隐作响,预示着上天要警示什么。
上天果然给了警示:一颗流星划过北京上空,留下了大大的尾巴。言官们抱头痛哭,然后铺开纸张,开始找碴。有的说,皇上你肯定做了坏事,即使是无心的,但老天也感觉到了,所以扔了颗石头来警告你,赶紧祷告吧;有的说,一定是国家要有妖孽,所以老天才扔石头,现在必须要找出妖孽来。
弘治皇帝礼仪性地惊慌了一下,正准备跟老天爷说“万民有罪,你惩罚我吧;我有罪,就惩罚我吧”的客气话的时候,蒙古人突然侵犯边塞。言官们谁都没有说对,弘治皇帝又礼仪性地让大臣上书言事。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王阳明也凑了回热闹,他的题目是《陈言边务疏》。
文章一开头,王阳明就拍皇上的马屁,说,皇上您能在上天发出警报时,立即表示惊惧,做臣子的甚为感动,我现在就说说我的看法:
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左右者(主要指内官)内挟交蟠蔽壅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习以成俗,互相为奸。忧世者,谓之狂;进言者,谓之浮躁。沮抑正大刚直之气,而养成怯懦因循之风。故其衰耗颓塌,将至于不可支持而不自觉。
弘治皇帝是搞过“弘治中兴”的人。“弘治中兴”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些历史学家闭着眼睛看不到各地有饥民如野狗一样互相啃噬,看不到边疆烽烟狂野飘忽,更看不到宫廷死气沉沉,只是睁着眼睛说,中兴了。
弘治皇帝谈不上坏,但也谈不上好。对王阳明这样青涩而拾人牙慧的建议书,他扔到了一边。为了鼓舞王阳明这种精神,他让王阳明担任刑部主事,也就是司法部科员。
王阳明下一个任务就是到全国总监狱去当值,1500年10月,王阳明来到深牢大狱。几年后,他也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几天。王阳明似乎受不了这样的工作,而且一下班就是应酬、喝酒,他本来身体就有病,所以总感觉力不从心。
他想换个环境,如同当初读不透朱熹,要换道家典籍一样。然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