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西斯团体纷涌出现(1)

第四章法西斯主义形成、

“二二六”裕仁发威法西斯团体纷涌出现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矛盾的加剧,日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危机四起。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于美英的压力,日本不得不接受以列强共管中国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体系,被迫将其所谓“特殊权益”地局限于中国东北,其侵略野心遭到极大的挫败。在日本国内,1918年的“米骚动”事件、1923年的震灾危机、1927年的金融危机以及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日本工农群众的贫困化和中间阶层生活处境的恶化。面对这种危机四伏、到处碰壁的现状,为了镇压国内的革命斗争以及在国际上同英、美争夺亚洲霸权,日本法西斯主义应运而生。

民间法西斯运动与军部法西斯运动是日本法西斯主义迅速崛起的两大组成部分。民间法西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北一辉和大川周明。

北一辉(1883-1937年),原名北辉次郎,从小受到“忠孝一致”、“忠君爱国”的教育,早年自称是社会主义信仰者,曾参加过中国同盟会。1919年8月,几乎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战斗团”(1919年3月23日)同时,北一辉在上海的病房中写出了系统阐述其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小册子,初名《日本改造原理大纲》,1923年出版时更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北一辉所谓的“国家改造”,就是要对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民主主义,实行以天皇为首的军事独裁统治;对外煽动扩张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1919年8月,日本最早的法西斯组织“犹存社”关于“犹存社”名字的由来,大川周明的解释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一名句,其含义是指即使在强调国家改造的时候,“国粹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成立,其创立者是另一个民间法西斯运动的代表人物——大川周明。大川曾积极向青年军官灌输法西斯主义思想,并自称是“彻底的日本主义者”。他的政治主张包括:标榜反财阀,鼓吹实行第二次“维新”;反对民主主义,要求建立绝对忠于天皇的专制极权统治;鼓吹使日本成为称霸亚洲和世界的超级大国。1920年,大川周明专程到上海把北一辉接回国,以便共同推进日本的法西斯运动。

日本军队法西斯团体并不是完全按照民间法西斯主义的思路发展的。1921年10月27日,奉命去德国考察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生,人称“三杰”的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3名少佐,在莱茵河畔的巴登温泉秘密聚会,约定回国后要在陆军内部实行改革,这就是所谓的“巴登-巴登密约”。他们回国后,又纠集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士官学校第15期至18期毕业的校级军官20名,于1923年建立了“双叶会”双叶会:因经常在东京涉谷区的一家法国式餐厅“双叶亭”聚会而得名。。在其影响下,军队中的各种法西斯组织纷纷成立。

与德、意法西斯不同,在日本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法西斯政党,日本的法西斯化是在军部法西斯的主导下实现的,民间法西斯势力与之勾结,起了辅助作用。另外,与德、意法西斯势力“自下而上”、通过推翻原有政权建立法西斯体制有所不同,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充分利用了天皇的权威与权力,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地、局部地改变原有统治机构而完成的,因而被称为“天皇制法西斯主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