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菩提心(5)

《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

我们很多道友都会背《心经》,《心经》大家都会背了,但是真正明白《心经》的人很少很少。我曾经问我很多的弟子,《心经》第一句话怎么讲的?观自在菩萨,一般的人都这样说观自在菩萨,把他当成观自在菩萨。

第一个字“观”,观就是般若。般若也就是我们现在发菩提心的菩提心,你要从头好好想一想;观就是想,思惟修。以你的经历,你看哪个东西不坏?有永久的吗?有这样的东西吗?没有。永久不坏、不变、不异,有这样的东西吗?没有,都是在变异当中成长,成长而后消失,消失了以后又成长。就是要你这样观,不是用眼睛看,是心里想。观就是止,观了之后就能定,止观双运;观中有止,观中有定,定中有观。

你看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你能这样观就看得破放得下,什么都不执著了你才能达到自在。你观你自在,谁能观入进去,谁就能自在。不观呢?不自在。观自在菩萨是他观得自在了,得到这个名号;咱们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咱们是生活在烦恼当中。高兴了,高兴是烦恼;说愉快,那个愉快不是真正愉快。为什么呢?愉快完了烦恼马上就来了,因为愉快生烦恼。烦恼的时候,你就更轮转不息,六道轮转不息。

我最初跟大家说发菩提心,大家把这个看得很简单,问了几个道友,他认为很简单,说我发过心信三宝了。那不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成佛。佛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你一发心,这是因啊,这个因跟佛果结合,因赅果海,就把佛的功德都赅摄了,一发心就有了佛的功德;等到你成佛的时候,还没离开你最初发的菩提心,果彻因源,又把你最初发的心收回来了。你是怎么样成佛的?是因为最初发菩提心成佛的。

夏老居士希望我跟大家讲一讲,他问我讲什么题目,我想了一想,就从“发心”开始吧!从发心开始一直到你成佛。但是你得会发,发是生起的,并不是发了就永远在;发的时候生长起来了,发了之后你又把它丢了,一会儿又消失了。想它生根发芽成长很难很难的,那得万万年之后了。

发心之后,你要念念地照;观就是照,这个照能照见五蕴皆空,不是发了心就完了。发了心就要照,照就是用你的智慧观照它;不是念头错了就让它错,一定得把它拉回来。我还要吃饭、穿衣服、睡觉、大小便、做事情!没关系,这都是般若,只要你观照,做任何事物都可以,都在菩提心当中。

依《华严三品》发心

那依着什么来做呢?就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净行品》。那么你所说的话,所有的行动,乃至上厕所都是清净的。如何把它变清净呢?就按文殊菩萨教授我们的方法。

譬如上厕所时你发愿:“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连大小便都没有忘记众生,希望众生把贪嗔痴弃掉。排泄东西都是脏的,弃贪嗔痴;蠲除罪法,任何犯罪的事都不做。

吃饭也要发愿,文殊菩萨也教授我们,当你吃完饭的时候,“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肚子饿了不吃饭不行,要吃了饭才能办一切事情。吃饭也是佛法,上厕所也都是佛法,这就是都在菩提心之内。

《华严三品》就是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发了菩提心,你再加行这《华严三品》就可以了。如果说我还要诵《地藏经》,可以的。为什么?地狱众生最苦,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是到那儿度众生,地狱是最苦的地方,所谓三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