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读书,你选哪一科,你明白哪一科;没学,没学你就不明白。佛法也如是。你要想明白、觉悟,你得依佛的教导。依法明心,依法明心就是发心,发起一个觉悟明白的心,就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里头含着几个内容,就是我上面所讲的:一个是厌离心,出离世间;你自己厌离不行啊!整个世间这么多的众生,他们都在苦难当中,那就发起大悲心。
但是我们的大悲心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智慧,这个大悲心叫爱见大悲,不是真正的大悲心;必须得有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为什么不翻智慧呢?在咱们中国一直都用印度的原文“般若”,因为这个智慧用来解释般若义。有时候人们将世间的聪明,小聪明也叫智慧,不是的,所以不翻,就用原来的般若。
《华严经》里讲十种智慧。智慧含有方便、善巧、回向、力、愿、智、悲、慈等多种意思。所以般若呢就不翻,就叫般若,没翻成智慧,但是我们一般人,是以般若智慧为主的。
你有了智慧,依着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是为度世间人的,你说得太高深了世间人没办法接受啊!所以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相。因此在你生活当中,行动都应在佛法之内。一个觉,一个迷,迷了就背觉了,悟了就合觉了。
因此我们想觉悟,必须得发心。你连个最初的发心都没有,怎么能觉悟呢?这个心叫信心。我们一般把信心解释成信佛,或者入了佛门了,有信心;实际含义不是这样,而是问你有信心没有,相信不相信你自己的心,是这么个意思。说你的心跟佛、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没有差别,相信你自己的心就是佛。
你以佛心看待一切法,那就叫佛法;如果你以一切众生心看待一切法,那就叫生死法、染污法,这道理很简单。因此,人家问你信不信佛,我相信我的心,我的心像佛,是这样信佛的。
佛就是我自己
佛就是我自己,我自己就是佛,心外无佛,这个道理大家一定得深入,否则就是迷信。把自己都忘了,不相信自己,那不就迷了?这样产生的信叫迷信。迷信什么呢?迷信发财!迷信男女关系!迷了,把社会上的一切事当成真实的,实际上全是假的,无常。
我十六岁在北京出家,就是海淀药王庙,当年就在拈花寺受戒,1931年。那么现在呢?2007年,中间隔了七十六年了,这七十六年间,我自己有善业,也有恶业;有为人家的,也有为自己的,无量的业惑缠绕。
在业惑发生的时候就是迷了,业惑消失了就是悟了。迷跟悟随时随地发生的,不是一悟就像佛那样,一悟就成就了。
为什么我们人修到成佛,得经过无量劫,没法计算年限的,什么原因呢?时而悟了,时而又迷了;时而悟了,时而又迷了。今天在这儿听闻佛法的时候,你很明白;出了门去,都是贪嗔痴,就不是戒定慧了,那又迷了。因此时间占得很长,释迦牟尼佛也如是。过去生沉落下去了,这一生白过了;又一生醒悟了就继续修,反反复复的时间非常长。
我们这些佛弟子,你能够二十四小时都用你的智慧,观照你的心吗?我感觉是办不到。假使说你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差,没有第二念就是一念,这是什么呢?觉悟的心。随时智慧心现前,那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智慧的事。
释迦牟尼佛也示现受生,示现老,示现圆寂,给我们众生做榜样,让我们知道自己虽想成佛,但是在过程当中它有变化的。
像我们每位道友发心信佛之后,是不是一直都信佛呢?不,会变化的。信了佛了,就得听佛教导的话;你没有照佛的教导去做,那就是不信。做的时候是信,不做的时候就是不信;做错事了就后悔,悔就是惑。
以现在为例,现在不做,一会儿就变化了。现在是早晨九点多钟,一会儿变成十点多钟,那就叫过去了。未来呢?未来现在还没到,你不知道你未来如何。如果你有智慧知道你的过去,知道你的现在,知道你的未来,三世不变。什么不变呢?你现前的心,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