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玩家心理战(2)

手法3:假成交

有些拍卖公司会制造假成交。比方说,某场拍卖状况太糟糕,记者又等着看拍卖成绩,如果让媒体报道说成交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可能在艺术市场引发恶性循环,如多米诺骨牌连倒,所以会让职员在底下举牌,让某些根本没人买的拍品,看起来依然有人出价,也在表面上成功卖出。我有一位中东的朋友遇到这件事,他拿出一幅名作给拍卖公司卖,奈何现场气氛冷淡,大量拍品流拍,拍卖公司情急之下,当场对我朋友那件名作用上了假成交。我朋友坐在场内,眼看自己那幅画拍到了两百多万,高兴得很,觉得口袋里有两百多万可以买东西了!所以接下来在拍卖进行中,就花了五十万买了一幅别的画。结果拍卖结束后,不但两百多万没进账,反而还倒过来多贴五十万,多买了一幅画。他是人好,不缺钱,也真心喜欢那幅五十万的画,所以还是付钱买下来;如果强硬一点,他当然也可以因为拍卖公司假成交在先而拒绝后来的交易。正常的状况下,拍卖公司接受了卖家的委托,既然号称成交,卖家理应拿到钱,如果拍卖公司假成交,是要对卖家负责的。

这里可以看出拍卖成交价对艺术家身价的影响。假设你走进画廊,问这幅画多少钱,画廊主人甚至可能回答他们还没决定。因为这位画家这几天正好有作品在伦敦进行拍卖,要等到拍卖结束,画廊才会跟客人开价。这种定价方式很戏剧化,也许这幅画本来是一千万,可是伦敦拍成三千万之后,画廊隔天就会告诉你涨价为两千万,现在甚至有些大画廊也会这样做。像是2006年的春天,纽约有一场苏富比公司的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张晓刚某幅画创了当时的天价——九十七万美金。拍卖的同时,意大利正在举行一个艺术博览会,也有张晓刚的作品,博览会开幕那天,卖方开价四十万美金没有卖掉;但是苏富比拍完隔天,艺术博览会这幅张晓刚立刻被调到七十五万美金,而且立刻卖掉。大家也只能说,这代表市场也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