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玩家心理战(1)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假设林志玲或林熙蕾这种等级的性感女神走进了一场原本气氛理性平静的拍卖会,所有在场的男士买家应该会默默地肾上腺素分泌加速,斗志渐长,举起的牌子都不愿意放下来,可能造成那一张画,拍价飙到行情价的五倍以上。所以也许拍卖公司每一场都该请一个女明星当艺术大使坐在里面,以其艳光擂起灵魂之战鼓,看能不能激发雄性的战斗力。村上隆书里讲过一句话,一个艺术家的破纪录成交价的背后,可能只是某一个有钱人的小老婆说了一句话:“这张画好可爱哦!我好喜欢!”然后就创造了一个非理性所能分析的天价。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但是,一场拍卖会里竞争出来的价格,确实经常有很多你想都想不到的因素在里面,有时候并不能实际反映这个艺术家在市场上的合理价格。有些比较不上轨道的小型拍卖公司会使出以下手法,制造一些结果出来:

手法1:空喊

陈冠宇建议把这些手法当江湖逸事听听就好,不必草木皆兵。第一种手法是“空喊”,假设拍品的起跳价是十三万,你看到拍卖官在上面,从十三万开始喊:“十三万、十三万五、十四万……后排十五万。”可是你明明就站在全场的最后排,现场没有看到任何人举牌啊!拍卖官为什么空喊?因为只有一个人出价,没人竞争价钱就上不去。

换个角度想,反正只要还没有到底价,空喊也没影响到谁的权益,只算炒热气氛,不过一旦把价钱拱到底价的边缘,就应该停止空喊了,如果底价二十万,拍卖官可能会空喊到十九万,这时全场只要有一个人相信了拍卖官刚才那一轮“空喊”,而举起牌子出二十万,就成交了。景气不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少拍品总会有隐形人一路把价钱拱到底价边缘,却老是缺临门一脚而终究无法成交,应该就是拍卖官在“空喊”。

手法2:作价

拍卖会,应该只扮演撮合买方和卖方的角色,但是现在有少数拍卖公司会把自家囤积的画,放在自家的目录上参加拍卖,而且通过手法造成拍的价格愈高愈好,让自家的存画也就更值钱。这就造成游戏规则混乱,发牌的人自己也下注,于是拍卖公司不再中立,可能会去作价。

另外,如果有件作品底价二十万,拍卖之前有买家用传真出价,最高出价到二十五万。如果这位买家是本人亲临现场,到时没有人和他竞争的话,他举牌举到二十万就可以买到,不会需要出到二十五万;但因为这买家是传真出价,他的预算最高可到二十五万元这件事已经被拍卖公司知道,拍卖公司可能会制造其实不存在的竞争者,也就是请公司职员坐在底下冒充顾客假装举牌,硬是要把价钱拱到二十五万元才甘心,反正这是买家的预算,老子就是要多赚佣金,很少数不够专业的拍卖公司也许会这么做。

还有一种手法。拍卖公司知道某件作品有王先生想买、李小姐想买,他会告诉王先生:“有人要出三十万。我建议你出到三十五万,比较有机会买到,如果出二十五万,那就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拍卖公司会请李小姐出到四十万,所以就算王先生举三十五万,还是买不到;但靠着王先生的“共襄盛举”,才能把李小姐的四十万逼出来。因为拍卖会里的价钱是大家竞争的结果,需要有各路买家各不相让,才能把价格顶上去,要有你出这口价,才有他的下一口价出现。虽然王先生不是出最高价的人,但是对拍卖公司还是极有贡献。所以拍卖公司不仅会记录谁得标,他们也很重视underbidder( 出价第二高的人 ),就像赛马比赛的第二名很重要,因为能激励第一名。

有些画廊也会利用这一招,为自己画廊的新人艺术家制造假的成交高价。只要找四个桩脚,一个人在现场举牌出价,一个人用传真书面出价,两个人用电话出价,最后创造出一个高价。然后同系列的画,原本在画廊里每幅卖三万美金,但只要拍卖会上成功制造出成交价八万美金,那么过两天画廊若将价格涨到五万美金,仍很容易销售一空。因为客人会想,在拍卖会拍八万,画廊现在只涨到五万,好便宜啊!这画廊只是用一到两张画来作价,反正等于是自己用左手买下后,左手再付钱给自己的右手,买卖双方各谈付出的佣金,就当是画廊营销的花费,花点佣金,就能将一批画成功涨价,确实划算。这种作价是很难防范的事情,专业人士也可能看不出破绽,即使是拍卖公司都未必弄得清,反正利之所趋,手段势必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精密,游戏的规则本来就是人定的,也会由人来破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