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性2 永远不要指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2)

彼得·巴勒是马戏团的驯兽师,他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动物实验。

第一种方法,在训练小狗表演的过程中,当小狗的动作做错时,巴勒便对小狗进行责骂和鞭打,让它记住做错事时会被教训;而当它做对时,巴勒却没有任何表示。

第二种方法,当小狗做对了某个特定的表演动作时,就算有一点点进步,巴勒就上前去轻轻地抚摸它,对它进行一番赞赏,或者赏它一块肉,并逗它一会儿,就当成对它认真态度的嘉奖。

通过比较以上这两种方法,巴勒发现,后者比前者训练的效果要好很多,小狗更易掌握各种表演动作,而且也非常愿意配合。因此,巴勒就使用后一种方法来训练各种动物表演杂耍。当然,巴勒用的并非什么稀奇的方法。自古以来,天下的驯兽师都是用这种方法来驯服各种凶禽野兽,并教会了它们各种杂耍的技巧。后来,很多心理学家也同样以动物来做实验,以比较做好事予以褒奖和做错事予以惩罚的效果。结果,他们都发现褒奖的效果比惩罚好,一味地进行批评是不会出现什么好效果的。

相同的方法,用在人和人的交往上也是一样有效的。我们何不以奖励来代替鞭打,以抚慰来代替责骂呢?

“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称赞就如同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健康成长。不过,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敏于躲避他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将赞许的阳光给与他人。”著名心理学家杰丝·蕾尔如是说。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生来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同样,每个人也都惧怕受到责难。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表示:“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得到他人认同。”

想想也是,就连表演杂耍的小狗都那么渴望得到赞美,更别说是人了。

在××军区,我和小赵同住一间房。她也不出去上班,整天躺在家里睡大觉。你做饭,她说你做得不行,不该放这个,不该放那个;你扫地,她说你像老太婆描眉;你工作忙不叠被,她说你影响室容。对于此,我实在受不了,平时有意很晚回家。我才受不了家里那个管家婆。

后来,因为我妹妹将要到北京来看我,所以我不愿和同室小赵的关系搞僵了,而且,我还打算尽快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每次回到家,见她在睡觉,我就改口说:“和你住一起真好,可以少买一把锁,省得天天带钥匙。”

当她说我做饭不要放这放那时,我就赞道:“小赵啊,我觉得你有烹饪的天赋,谁将来娶了你这样的老婆,真有福气,能不能走个后门,先教我几招啊?”

那段时间,我都在赞美她。开始她有些反感,后来,我越赞技巧越熟练,态度越诚恳,她竟然信以为真了。

就这样,我们的关系很快融洽起来。每次我回家后往屋里一坐,都先笑着赞美她几句。我发现,赞美比发给她工资还高兴。十天后,她竟对我无话不谈了。

妹妹来到北京,看着小赵天天做家务,洗洗涮涮那么主动,还以为她在这里是免费借住呢。

人有很多天生的缺点,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很难改变。如果你经常指责别人的错误,纠缠在别人错误的事情上,就会造成双方心理上、观点上的隔阂与矛盾。不管你多么关心一个人,爱护一个人,你对他有多好、多真、多诚实,假如你一味用指责的方式去对待他,他是绝不能接受的,也是不会领情的。

简单的一句赞美,可以使一个放牛班的学生成为化学家,可以使本来羞涩的留学生成为广受青年人喜爱的心理学者。赞美的语言犹如魔术师的魔棒,曾奇迹般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曾说,喜欢被人认可,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人不同于其他低级动物的主要特性。倘若祖先没有这种重要的需求,那么,人类的文明可能就会在原地踏步不前。少年史提夫·摩利斯的眼睛不好,可是生来耳朵敏锐。一天,老师请他听声辨位,找到由学校实验室中逃走的老鼠。老师对他的认可,开启了摩利斯崭新的人生。在20世纪70年代,他以“史提夫·汪达”之名走红,成为一位顶尖的流行歌曲演唱者和作曲人。

倘若一个人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就会感到心灰意冷。例如,一位公司的老板每年都组织员工公费出去旅游,但今年却不再组织了,因为他认为非常无聊,每年都要花很多钱,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说:“好高兴,谢谢老板!”

卡耐基学校训练专家黑幼龙说:“曾有一位母亲将一大把稻草丢在了晚餐桌上,全家人都愕然,她说:‘我为全家人做了几十年的饭菜,老老小小从来都没有给过一句肯定的话,这跟给你们吃稻草有什么区别?’”黑幼龙还强调说:“别以为家人之间不需要赞美,连妈妈这种付出爱心不求回报的人,都渴望有被肯定的一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