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于军工,成为受蒋介石器重的侍从副官(3)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为组建培训打倒军阀的新型革命铁军而创办的。当时大多数热血青年,都是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爱国之心投身其间的,尽管他们分属于国共两党,抑或在校加入了不同的党。陈修和正是出于爱国的追求,在校园中加入了国民党。

随着北伐军的推进,许多黄埔军校学员尚未毕业,却已置身战斗行列。1926年,陈修和也同黄埔军校生组成的部队开赴武汉。这时,曾受中共之命赴四川开展军事工作的陈毅,已转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政治部工作。分别数载方得武汉重逢的陈氏兄弟相见甚欢,但这种愉悦并没持续多久。

“四一二事变”,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权后,武汉国共合作的局面虽未公开破裂,但“清共”的鼓噪已甚嚣尘上,山雨未来,形势险峻。“马日事变”发生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合流在即,陈修和对国共的合作与决裂颇感迷茫,他感到政治风云的变幻太难于捉摸了,还是工程技术来得单纯,因而转念想脱离军队,以自己的长技报效国家,遂被国民党同学拥往上海。

行前,他与堂弟辞别。陈毅告诉他说:“我想奔赴南昌,你准备到上海搞你擅长的工业,这也好。不过,倘若在赴上海的旅途中不顺的话,可在九江下船,去找咱们的老乡朱德。”

堂弟的嘱咐及关心令陈修和心热,他感到如今虽兄弟分手殊途,但为国家强盛富庶而奋斗的意愿却依然相通。他怀揣陈毅给朱德的亲笔信,登舟顺江而下。而时局骤变,船未到九江停泊,直驶南京。不久,陈修和赴上海兵工厂工作。

1927年底,蒋介石经历短期下野后,东山再起,陈修和被黄埔五期的学员们推举为蒋的侍从副官。蒋的侍从副官都是从每期学员中推举出来的。主要工作是传递文件,引见客人,随蒋外出巡视、讲演、参加会议,并直接受蒋委派从事调查联络工作。

蒋介石还以此表示对黄埔学生的器重,同时通过这些侍从副官维系与各届学生的感情,也便于了解各届学生的情况。陈修和记得,当时的侍从副官还有邱清泉、郑介民、侯志明等。

国民党内的权力之争,以蒋介石重新执政稍息波澜,于是北伐随之提上日程。在作战中,北伐军所需的大量武器装备主要靠蒋介石力能控制的上海、南京两个兵工厂生产,因此在前线厮杀的黄埔学生时常提请蒋介石关注这两大军火命脉。

陈修和初到蒋介石身边时,蒋像对其他侍从副官一样,于工作题外随和交谈,并仔细询问他入黄埔前后的学业经历。当蒋得知他在军工方面学有专长后,便对他在这方面提出的见解比较重视,还表示一旦侍从室的工作告一段落,仍派他去上海兵工厂。

陈修和遂根据自己对上海兵工厂现状的观察,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书面报告,指出上海兵工厂军火生产的潜力可观,但主持该厂的石瑛其人顽固暴躁,不能任用专业人才,与职工关系紧张,影响了武器的改良、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建议另派干员接办。

然而,蒋介石未及细阅报告,便亲往徐州、郑州、开封一带同冯玉祥会晤,并换帖互拜,商议对北伐部队组编调度,以便尽早向鲁、奉一带北洋军发起攻击,最终实现国民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商洽停当后,蒋介石遂派邱清泉、郑介民、陈修和到师团任职,一方面表示对黄埔学生的抚慰,一方面摸清有无其他派系在蒋军中活动。

在基层,陈修和发现士兵使用的武器问题很多,机关枪不连发,弹药时有炸裂断壳现象,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陈的许多同学均向他反映改良武器的强烈愿望,纷纷建议陈回到兵工厂去发挥特长。

陈修和将这些报告蒋介石,又想到在侍从室时同总参议张群过往颇多,而张此刻正得蒋倚重,就通过蒋的侍从秘书邓文仪,把原先关于上海兵工厂的报告转交给张群,请他向蒋进言,敦促蒋关注兵工问题。蒋介石颇重视陈修和的观点,随即任命张群主持上海兵工厂。

在黄埔早期学员中,指挥若定的将才已经大量涌现,但精通军工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寥若晨星,而失掉军工的有力支持,部队的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蒋介石开始考虑到这一层。当陈修和从前线回南京,蒋介石随即决定将他从军队调出,派往上海兵工厂任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