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于军工,成为受蒋介石器重的侍从副官(2)

0世纪20年代以后,受俄国十月革命之风吹拂,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再次激起反殖民、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热忱,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因势而做出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携手、先期完成反帝反封建使命的决策。如火如荼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广州滥觞。

此时,沐浴过欧风、又领略了社会主义新思潮的陈毅从法国归来,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自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到上海从事技术工作、在格物致知方面颇有才具的陈修和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威逼和军阀混战中呻吟的中国,再高超的专业长技也无法施展,只有去参加革命军,先创造一个弊绝风清的社会,专业长技才能在富国强兵中发挥作用。

1925年,陈修和同陈孟熙前往广州投考培养北伐军骨干的黄埔军校。不料,他们的第一次投考并不顺利。赴考前,他们找到当时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都颇有声望的同乡吴玉章。吴玉章说黄埔的环境非常艰苦,又问他们是想到军校工作,还是当学员。血气方刚的陈氏兄弟当即表示: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止他们投考军校,置身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行列。

“那时有一首风靡一时的歌,歌词头一句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一听到这歌声,我们便热血沸腾,便会为参与创建理想中的祖国而奋不顾身,于是吴玉章介绍我们赴考。”陈修和说道。

当时黄埔的学员,多数是地方和军队中推送的革命积极分子,不少是国民党、共产党的党员。陈氏兄弟无党无派,一般的介绍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加之受过高等教育,校方感到他们投考黄埔的动机有问题。尽管他们百般申明只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而来,仍旧无济于事。

陈修和并不气馁,他又找到黄埔一期毕业的几位同乡,如第三教导团长李杲等,为他们做保。此次报考时,为了避免再生枝节,陈修和没有沿用自己的原名“陈统”,而改用了自己的号“修和”,此后便以号为名,伴随终生。陈氏兄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黄埔军校炮科第五期学员。

黄埔军校是新型的军事学校,要教授学生新式武器的构造和应用,因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数理化基础。但当时入校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尽快转入正常教学,要对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数理化基础补习。

由于教员匮乏,补习辅导教员只得在学生中考试挑选,结果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陈修和立刻脱颖而出,拔了头筹,不容分说当了先生。

身兼教员,每月有20块大洋的津贴。当时有20块大洋,真可谓学员中的“贵族”了。于是同学们常嚷嚷着要“陈老大请客!”陈家的血脉中,大概都不乏豪爽基因,陈修和也乐得与同学分享,于是在同学中颇有人缘。后来同学推举他做蒋介石的侍从副官,想必和他与同学关系融洽为因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