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除了树木,你还有在收集什么吗?
安除了书与有色铅笔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
哈现在很多建筑师对电脑的依赖大大胜过了铅笔。
安保持平衡是很棒的事。在我的工作里,我不断游走于创意的想象和现实的、物理的真实之间,以及虚构与实质之间。我希望我能解决真实的问题,但同时对自己的理想保持真诚。像我之前曾说的,建筑会伸入我们的感情生活,根植于记忆里。
哈你最近的作品之一是美国得州的沃兹堡现代美术馆。在那边,你再一次选择了混凝土和玻璃,而不是其他建筑材料。
安混凝土与玻璃是这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材料。在沃兹堡现代美术馆一案中,混凝土的外侧被玻璃覆盖起来,而玻璃软化了庞大量体的外观。美术馆主要是作为心灵交会的场所,而不是贵重物品的看守者。因此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出供人沉思的氛围,让参观者有不被打扰、无拘无束、受保护的感觉,这样他才能安心找到自己与艺术之间独一无二的关联。与建筑相处的道理,就跟我们和小时候自己种植的树木相处一样,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它。树木与建筑都是我们记忆的建构者(builders)。
哈神户之后,又来了另一场灾难,这次是在纽约〔译注:纽约“9?11”事件〕,再一次,你觉得必须以建筑师的身份表达意见。
安我在纽约“灾场”〔Ground Zero〕的设计很简单:一个被草坪覆盖的小丘,形状很像日本传统的坟墓。日本人看到它会联想到墓地,但美国人或许不会。知觉和认知总是随着文化而不同。但不管文化的特质为何,一旦进入到纪念区,人们往往本能地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普世感受的结果。在“灾场”,我想象原本陌生的人会坐在土丘的草坪上,尝试跟旁边的人说话,诉说他们的体验,并因为有人做伴而感到欣慰。如果他们只想在这里建造更多的摩天大楼 为了炫耀美国支配性经济力量的建筑物 这景象就不会出现。“9?11”不完全是美国的经验,而是全球性的悲剧。这是我建议美国政府买下“灾场”的原因。这样才能把它变成和平的、宁静的与反省的场所,邀请世界各地的人到此沉思、冥想。
哈如果你要替自己建造一个“窝”〔译注:shelter,具避难所、庇护所、棚子之意,在本书顺文意,统一译为窝〕,它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