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宫廷艺术(2)

宫殿建筑

毋庸置疑,紫禁城是清代帝国系统的中心,其名称对应天帝所居的紫微垣{14}。我们已强调过皇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职能,而其礼仪和宗教功能对于宫殿区的方位和排布同样重要。作为天子,皇帝通过每年在天坛、地坛、祖庙、社稷坛的祭拜来承继天命。紫禁城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沿该轴线聚集着主要的祭典建筑群。紫禁城的宫殿建筑皆朝南,这一古老方案可上溯到周代典籍。帝国宫殿建筑的主要变化是宫门与方位轴线、宫墙与院落之间的互动。宫门和方位轴线控制着进出宫城及行走路径,宫墙和院落则将紫禁城与外界区隔开来,并在宫城内部实现功能划分。

在礼仪中轴线之外,位于紫禁城后部和两侧,用于政务、学习或居住的区域在尺度上并不宏伟,但其间点缀树木和山石花园。即便起居室和书房的内部装潢也趋向富丽。特别有趣味的是三希堂(图9-35),作为乾隆皇帝的私人书房,因其收藏中的三件珍贵古代书法作品而得名。不论从何种角度衡量,尤其在清宫环境中,三希堂是素朴、节制的,皇帝可在宽敞的空间中随意把玩喜爱的藏品。清朝宫廷文化获取和收藏珍品的集中性在18世纪宫廷画家所绘的被藏品环绕的仕女图中也可窥见一斑(见前图9-1)。

为康熙皇帝而建的避暑山庄位于北京城之外的承德,1703-1708年间修造,呈现了宫殿建筑的另一面。承德避暑山庄林木阴翳,丘陵绵连,令人想起满族故土,是夏季离京围猎和消闲的佳地。这里的建筑大多尺度恰当,一层或两层的亭阁设于湖泊、花园和假山中,有时以简单的松木椽柱构筑。康熙帝题名的园林风景,{15}成为一系列铜版画的题材,由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1682-1765)依据关于此地的中国宫廷画作绘制,到1724年已在欧洲流传(图9-37)。这些版画中记录的中国园林设计的不规则性、非对称性和蜿蜒的路径,深刻影响了18世纪中叶英国的中英混合式(Anglo-Chinese style)园林设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