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国家和社会(1)

虽然中国现代田野考古起自史前遗址的发掘,但其理论和许多实践成形于和青铜时代相关的两个事件:始于公元11世纪的近古古器物学,以及“二战”前河南安阳的考古发掘。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学者们开始研究刻有铭文的青铜礼器,以此补充修正对儒家经典和历史的解读。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学者们建立了命名这些器皿及其纹饰的语汇,沿用至今。学者和皇帝们还开始对铜器进行收集、分类,这预示了现代的方式。这些活动有助于扩展对“三代”(夏、商、周)的认识。当时已获知许多礼器发现于河南北部称为殷墟的地方,商代最后一个都城的故址。

安阳的科学发掘事实上始于这种热忱的遗续。出自安阳附近村落的甲骨文(见后文“占卜:与祖先沟通”)的发现引发了15期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28-1937)。进行过程中,考古学者认识到他们发掘了宫殿、墓葬、礼器和商王的卜辞。不断积累的理解构建出我们现在称为晚商文化的多元图景,对中国考古的先驱者而言,他们的工作在各方面都与历史研究相连。

今天,多数中国考古学者认为“历史”始于约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在本章中,我们在所知中国上古史背景(在中国北方和邻域使用政治力量的一系列王朝)下考察广泛的考古材料,但笔者认为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多数时间(直至约公元前1200年)实际上处于前历史(protohistoric)阶段,是信史的前奏,但其本身还不属于信史。我们尤其对三代之首的夏代(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的历史真实性(historicity)保持审慎态度,尽管今天多数中国考古学者不仅认为其存在,而且相信他们在二里头(河南)遗址找到了其考古遗存。

早期国家和社会

无论查阅考古记录还是历史文献,都可发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社会格局经历了巨大变化。人口增长仅是变化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复杂化的加深导致了这些结果。类似半坡和姜寨(见前图1-2)前身的小村落仍然大量存在,但更大、居住更密集的聚落也首次出现。除了这些聚居地(甲骨文里称为邑),在阶层化的社会秩序要求下,少数领域宽广的主要居住地承担了一系列新的功用,成为首领或国王的统治中心。一些首领和国王见诸于文献记载:可能存在的夏,较确切的商周。晚商(约公元前1200-前1050年)以前那些强有力的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可恰当地被称为“王”仍待商榷,但毫无疑问前历史阶段最初的真正国家出现于中国北部。到晚商时期,势力范围接壤的商和周的国王彼此保持着时而友善时而敌对的关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