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凝聚现代化发展的共识
本书第1章就强调传统媒体加强中心化,凝聚现代化发展的共识。这最后一章来集中讨论。
现代化提速与发展报道群
中国现代化的脚步,在提速!
——2009年9月9日,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新的起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2009年,珠三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长三角。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到2015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北京。郭金龙市长《政府工作报告》:“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要“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指某些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环视六大洲,比较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补上这个背景,就可掂出北京新标杆的分量。
与现代化提速同行,中国新闻报道的现代化,也纷纷进入快车道。
2010年6月我去厦门,带回绿色的风和厦门日报副总编江曙曜沉甸甸的新著——《好快厦门》。打开集子,是厦门日报总编辑李泉佃的《序》,说他眼前浮现出身边这个城市两三年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有人‘不信’。‘不信’的人质疑,甚至谩骂。但更多的人像许三多那样‘我信’。在这更多的人中,有厦门日报这个团队,有这个团队的领头雁之一江曙曜同志。三年来,这个团队不辞劳苦,不惜版面,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鼓与呼。” ——尝滴水而知大海味,一家媒体折射出中国媒体现状,可以说,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是主流媒体,都在为当地发展、为中国发展而“不辞劳苦,不惜版面”地鼓与呼。因为中国发展=中国现代化,这些鼓与呼,记录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脚步,也实现着新闻报道的现代化转型。
新闻报道现代化,核心是增加“现代性”。现代性有很多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新闻报道的现代视角。用现代化提速的新眼光,去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看重点报道什么?提速,在珠三角与长三角,是订出新的时刻表;在北京,是确立新的标杆;而中国各地的新一轮发展,都有自己的时刻表或标杆。这些新内容会改变我们对社会现实的感觉,也会改变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因为已有事件要用新标尺来衡量,看与新标尺距离的或远或近来判断其重要程度。改变了现实感,改变了历史感,必然改变我们新闻报道的视野。
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栏目主编谭一丁说,在新闻爆炸的年代,特别要思考如何重新认识新闻。因为我们往往凭老经验重复陈旧的选题,比如讲房子漏水、乱扔垃圾、政府官员推诿失责,唐朝就有房子漏水,宋朝就有官员不作为,这样多少年不变的选题,如何能勾起观众的兴趣?——我插一句,现在还凭老经验报道于唐于宋就有或几十年前就有的现象应该叫什么呢?大概叫“旧闻人”、“旧闻工作者”或“旧闻记者”?白头宫女闲坐八卦唐玄宗,报道、媒体和新闻人,怎么不一起边缘化!?谭一丁继续说,他们培养记者原要求小切口挖得深,但现在觉得更重要的是不断拓展报道的视野,“坚持报道的深度与题材的广度并重”。
怎么拓展视野?中国现代化提速就是中国发展提速,最重要的主流新闻就是发展报道。以中国现代化为新闻框架,去拷问曾经认为熟悉的场景,我们对发展、对发展报道会获得新的洞见。全面现代化包括六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人,主流新闻,就是全面报道现代化的六大领域。具体说就是此时此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报道、政治发展报道、文化发展报道、社会发展报道、环境发展报道和人的发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