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帮闲:待开发的市场(4)

休闲正如发展,它解决问题又带来新问题,这就是“休闲失范”。尤其在社会转型期,传统规范丧失约束力,休闲失范更多。李、卢两先生总结出四种休闲失范类型:(1)赌博、酗酒和暴力;(2)富足生活中的纵欲与堕落;(3)上瘾行为,包括吸毒、性、吃喝、看电视等,沉溺其中丧失时间感与自制力即为“成瘾”;(4)滥用休闲时间,在意义不大的休闲活动中投入过多的时间。 这几种休闲失范,涉及多么宽广的领域,更凸显引导的必要。报道与言论之外,还有策划活动引导。南昌古称豫章,有文人吟诵的“豫章十景”,近年来大力建设“花园城市”,变化显著。《江南都市报》策划了评选“新豫章十景”活动。各景点踊跃参加,省市旅游局先后介入,共吸引了8万多人投票。最后经专家审议,南昌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评选出“新豫章十景”,为南昌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也把休闲引导到一个新方位,推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休闲体验

同样的活动,像跑步,对普通人是休闲,对运动员则是工作——有句小幽默:运动员就是努力锻炼以把身体搞垮的人——那休闲与非休闲的区别何在?研究者逐渐从主体状态定义休闲,如纽林格强调:休闲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从中得到幸福与满足的,与个人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体验与心态。

把休闲落实到体验,那报纸本身就是休闲品,或者说,报纸从来就有消闲性——这是我们强调新闻性、实用性时往往忽略的一个性。贝尔纳·瓦耶纳指出:“只要翻一翻报纸……就能觉察到,即使是最‘正经’的报纸……都程度不同地超出了新闻和观点的范围。其中的部分内容,如小说、漫画、游戏、趣闻等,显然是为了填补人们的空闲时间,让人们轻松轻松,或者引起人们的梦想。”

报纸这从来就有的消闲性怎么会被忽略呢?约翰·凯利对体验的强度进行研究,认为有一个逐渐增强的阶梯,从最低的消磨时间→放松→卷入(参与)→陶醉(爽)。 据此可以看出,报纸的体验长期停留在“消磨时间”与“放松”上;而电视与电脑则有大量的“卷入”与“陶醉”。于是,无论中外,电视成了最耗时间的休闲,学者还在议论它是“时间窃贼”;话音未落,来了电脑这更凶的“时间强盗”。人家有更强的卷入与陶醉呀!报纸再不能满足弱势体验了——“小强填字”一做几十年,新新人类可能以为“小强”是蟑螂!我近几年反复强调:“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要在发生了什么事中挖掘人物故事,在客观报道之外增加人文报道。这绝不只限于副刊,而是包括正刊,即严格意义的新闻纸。我提出报纸要加强感官体验、加强情感体验、加强行动体验,就是要让报纸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就是让你觉得爽”! 这是竞争的基本要求——人有我有!

当体验纸与报纸的传统优势,如一览性、便携性、详述性、解说性等相结合时,这“人有我有”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成为“人无我有”的竞争利器。英国《太阳报》采访贝克汉姆1小时,却翻出一些旧料,用两天的时间,做了10多个专版!还有报纸文字引发体验的独特韵味,曾见流沙河先生报上撰文:“成都人旅游看桃花,到了便打麻将。杀得昏天黑地,有谁管桃花乱落如红雨,亦不问种桃道士知何去,更不知洞口桃花也笑人。赌到傍晚,吃完所谓乡村风味,然后驱车回成都去,算是看了桃花。”这样耐读的文字,广播电视一闪而过,电脑手机感觉不对——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是什么?下载量最高的是什么?是美食和美女——食色之外的耐看文字,还是穿拖鞋翻纸媒慢慢品味才过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