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帮闲:待开发的市场
2005年初冬,吴海民先生撰文说报业的冬天来到了。随着进冬至落大雪,各地不断传来报纸经营不利的消息,“冬天说”也广为流传。平心而论,“冬天说”分析的那些不利因素都是事实,然而,你不能只看问题不看机遇呀!2006年4月—10月,杭州举办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哐啷一声,我们猛然发现了一个大机会。
多年来,我们的报纸都习惯于“帮忙”,为什么不考虑亟待开发的“帮闲”呢?
如果没有休闲,世界将会怎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闲暇的增多。王雅林先生1998年主持对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大型调查,其结论是: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已超过工作时间,仅次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休闲日益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活动。 不必引用那些令人头痛的数据,粗略计算,闲暇时间占了国人的两个1/3。一是每天的1/3,即工作、睡眠的“8小时之外”;二是全年的1/3,即国家法定假日115天。而有些群体闲暇更多,学生和教师有寒暑假;国家公务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有“带薪休假”;农民一年约有半年闲;退休人员(一些企业员工年满50岁就退休)还有二三十年的闲;弹性时间工作制成为部分青年人的选择,又增加了休闲时光;还有女性的三八节和产假…… 这样算下来,国人的闲暇时间还真不少。加以开发利用,这将是一个潜力多么巨大的市场。
开发前还得“正名”,因为说传媒“帮忙”没问题,“帮闲”?听起就有几分不正经!那就打破砂锅问一句:如果没有休闲,世界将会怎样?300多年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给出提示:“我发现人类所有的邪恶都来源于一个事实:人们不能永坐不动。”美国经济学家提勃尔·西托夫斯基进一步阐述:这问题仅仅困扰那些闲人——有太多的闲暇不知道怎样消磨它。更早以前,有闲阶级将大部分时间消耗在骑马、决斗、阴谋、屠杀、战争和对自己同胞的攻击上,暴力成了宣泄精力的主要出口。后来呢?我们有了更多建设性的休闲,能使人摆脱无聊,又不是以那些令人厌恶的方式来摆脱。 ——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随之产生一个新难题:给人的过剩精力找出路。精力没有正常出口,就会向社会出口苦难:性病、毒品、恐怖、移民潮和环境恶化……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休闲为何联系着社会发展,才明白帮闲——传媒帮受众提高休闲质量,为何需引起重视。
释放可能用于破坏的能量,帮闲与发展的联系还偏于消极,还有更积极的提高生活质量。中国现代化的时空方位,决定了不能线性重复西方走过的传统现代化之路。全球化浪潮,使中国把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的由信息革命引起的“后现代”社会转型也包括在自己的发展之中。中国现代化是交织“传统——现代——后现代”的社会双重转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重视经济发展;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型,重视生活质量。而帮闲,就是帮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1/3,让中国老百姓1/3的空闲时间不是“空洞”时间,而是生气勃勃的“第二生活”,这是个多重要的功能!
说过重要性,再回头看现实性。有闲有钱经常连一块说,算过我们的闲,还要算我们的钱。200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而多种研究表明,3000美元是个临界点,这以后,人们的物质需求会减缓,精神文化需求会大量增加。回到我们的论题,你我皆凡人,有钱才有闲。收入低,终日奔波苦,没事干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闲;但钱与闲的联系达到上述临界点就不紧密了,总有人会在更有钱(忙)与更有闲之间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