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设限的悲哀(3)

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

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资料来源:(美)丹尼斯·韦特利.成功心理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有删改)

我们看到,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砸缸救人,关键在于“舍缸”,破缸救命。但多数人的思维都想“得”,而不是先想到“舍”。

殊不知,在成功的追求中,舍弃也是一种智慧。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

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唯有打破它,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新天地。

不错,在规律化的生活中,要改变一种常规的难度很大。但这并不说明就是不可能。对此我认为:

首先,需要有明确的创新意识,自觉地进行;

其次,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

现在是一个支持个性、鼓励创新的时代,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社会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创新的环境,使我们打破常规的成本越来越小。例如,在职场中,很多人认为首先应该确保自己职位的安全,应该和老同事一样老老实实上班下班,认为激情四射、披荆斩棘的创业离自己很远。可是有一天你突然会发现,以前一起做销售的同事不知何时突然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并以客户的身份坐到了你的面前。可能你这时才发现,创业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

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非常重视“打破常规”的理念,并视为自己成功的最宝贵经验之一。他将自己所有的成功归结为一句话:肯用心思考未来,抓重大趋势。预见未来,就是要怀疑一切,打破常规,看透现在,颠覆时代。

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中说:“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员选手创造佳绩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

而事实上,在自我的认知中,人们后天获得的固定思维像无形的引力一样,很容易吸引人们的思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固定的方向原本也是人们自己预定的潜规则,正是这些自己定制的规则,却在无形中套住了自己,使他们失去了原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例如,在生活中,原本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人们已经取得的成功做法也不一定是绝对成功的做法。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思路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情,敢于打破常规旧俗,运用崭新的眼光寻找最佳途径。

要知道,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清醒,这种境遇可能就是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而我们一旦自我设限,就会像那一只玻璃罩中的跳蚤,自动放弃了成功的机会。生活中多数人宁愿在既定的规则中原地踏步,也不愿意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然而多数成功者正是敢于标新立异,突破界限和极限,让自己更准确有效地完成了心中的目标。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平时发挥出来的能力,只是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也就是说,还有绝大部分能力只有在打破常规的情况下才可能发挥出来。所以,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困难和选择面前认清自我,正视现实,理智分析内外因素,你就能掌控命运,继续前进。

要想打破常规,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面对困难和选择大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