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种宿命(1)

亿美软通CEO李岩有过两次创业经历,他认为,创业是自己的宿命。“除了做企业,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我如此兴奋,如此投入,如此有成就感。”创业过程对李岩的内心也是一种考验,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虽然经历这些磨难时极其痛苦,但是逾越过去、战胜困难后的那种喜悦、幸福和满足感也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李岩认为,创业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创业的成功都是拿到下一个阶段的入场券,初赛完了得复赛,复赛之后还有半决赛,决赛之后又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比赛。这个过程中企业生存是第一步,生存之后能否成长是一个关卡,成长之后怎么能够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又是一个关卡。对于一个追求优秀的企业家而言,创业是一种永远的进行时。

而有过三次成功创业经历的吴刚认为,创业者要能耐得住那份寂寞。“有些人,其实只要他做下去最后都能成,但就是可惜没坚持住。一出现风吹草动,比谁跑得都快。这跟爬山是一样的,你爬到最后的时候很累很辛苦,但到了山顶的时候,你才知道山顶的风景到底是怎么回事,无限风光在险峰”。

每个正在创业的人,准备创业的人,创业成功的人,他们对于成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他们的成就在他人眼中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正如皓辰传媒首席执行官王超所言,创业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做一件无中生有的事情。所以,它不意味着成功,不意味着发财,而仅仅是一种创业家本身的选择!一个无悔的选择!创业是一种宿命!

创业者第一篇

吴刚:野蛮生长

吴刚,AAMA亚杰商会摇篮计划的三期学员,北京三代动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刚是所有学员中极为特殊的一位。尽管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老校友,但他却只有高中毕业,没上过一天大学。吴刚的学历是所有摇篮计划的学员中最低的,但他的素质、见识和经验却超出很多接受正规教育的同龄人。尽管他说:我现在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因为我和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小,他们正在赶上来。

在吴刚看来,按部就班地学习根本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只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大学中似乎没有吸引他的东西,可创业的吸引力伴随着他整个青春年代。

于是,从16岁开始,吴刚毅然下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迄今,风风雨雨17年,吴刚已经成了一个“老”资格的“创业者”。今天的吴刚,虽然已不止千万身家,小有所成,但仍在创业的路上奔跑。

吴刚说,自创业开始,他就明白创业不是实现某些现实目的的途经,而是选择一种终生的生活方式。

这已经是他的第N次创业。

17岁赚到百万

17年前,16岁的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社会上还不流行“创业”,那时候叫“下海”。

吴刚靠自己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很轻松地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可钱没来得及焐热就被合伙人卷走,他重回原点。年少气盛的他,不计后果地发起了一场绝地反击,他赢了!

然而,当一次更大的浪潮袭来之时,他忽然发现,时代已经变了,这个时候,凭借聪明和勇敢去打胜一场战斗已不足以让他自己活下来,识时务退出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吴刚从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原生态的创业者,开始思考,开始蜕变。

我的软件编程技术都是自学的。高二后半学期,我用C语言编写了一个能自动编译操作图形界面的工具软件,起名叫BoyWindows,当时Windows还很少人用,所以我开发的软件很受程序员的欢迎。于是,一个朋友找到我要一起卖软件。我决定不念大学,下海创业。高三后半期开始,我就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当时想法很简单,如果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还能赚钱,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高三,我与我的合作伙伴在我小姨借给我的三居室里,开始了我的创业生涯。几百个日日夜夜,一个畅销的软件就诞生了,软件在当时负责销售的连邦公司工具销售排行榜上,成年累月的都保持在前十。那时候,我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的另一个记录,为了写代码,连续4天没有睡觉。

那时候,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100多元,而我的一套软件就能卖1000多元。按说那时候赚上百八十万已经很有钱,但我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觉得好玩,很尽兴。经常被人夸为“神童”的感觉很是受用。

业务开始有点起色之后,我和合作伙伴的意见开始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另人诧异的是,合作伙伴竟然卷跑了公司所有的东西。

之后便是较劲和赌气了,我再次白手起家,用半年多的时间,又开发出新的版本、用一系列的广告营销手段重新拿回了市场。

95年Windows95来了,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因为Windows95是unicode全码的操作系统,更多的人放弃了DOS选择了在Windows上开发软件,没有办法,我们几个朋友,把钱一分散伙了。我回家歇了半年,甚至动了读书,继续考学的念头。

随后几年,我开始了打工的生涯。我有幸为人民出版社开发了中国第一个电子出版物《邓小平第三卷》电子版,还有《邓小平一二三卷合订本》电子版,《人民日报》光盘版等诸多产品。国内最早的PC游戏公司之一尚洋也是我在96年创建的。99年我投身互联网,创建了BYECITY.COM。

那几年,自己忽左忽右,经营模式曲高和寡,有的时候大把烧钱,有的时候缩手缩脚。经过这几次折腾,彻底烦了:觉得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远,和我想做的事情没有太多关系,找不到自己的乐趣。那时,我已经到24岁了,在别人看来,我还挺牛的,但“神童”的称号离我远去了,我开始发现了同龄人中有比我更优秀的。而我,折腾来折腾去,似乎没折腾点什么大事出来。于是,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我必须开始自己干,用5年10年的时间,哪怕是再苦再累,要干成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固执的做到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