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竞争性的全球市场形成(1986 2001)

在这一段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两次使产油国遭到重创的油价低谷。第二次石油危机所造成的高油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导致了石油需求的大幅度萎缩与产能过剩,产油国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的博弈导致中东地区原油离岸价在1986年跌到每桶6美元。低油价使得消费市场迅速复苏,石油价格也得到回升,并在每桶15~25美元波动。然而,1997年发端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石油需求再次大规模萎缩,油价大幅度下跌,并在1998年跌到每桶9美元。石油行业与产油国再度受到巨大的冲击,欧佩克曾被称为“强弩之末”,面临崩溃。低油价“烫”得欧佩克各国坐卧不安。它们决定放弃前嫌,联手行动,实行集体减产,维护共同利益。1999年,欧佩克通过了著名的“价格带控制原则”,将该组织的一揽子平均油价锁定在每桶22~28美元。石油价格也随之逐步上升。

这段时间的石油市场是非常有竞争性的全球市场,石油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关系决定,而价格则是在石油交易所的交易活动中形成,并通过独立的评估机构公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围绕着石油期货合同的许多金融衍生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期货市场上的各类纸面合同交易量的规模大大超过了石油的实物交易量。随着石油期货贸易的发展和套期保值工具的不断成熟,大量的金融资金涌入石油贸易渠道,不可避免地催生了许多投机行为,使得石油市场更加具有金融市场的特性和不稳定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