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石油危机和产油国主导市场(1971 1986)

在掌握定价权之后,欧佩克开始干预石油市场,提高油价。此时,欧佩克才真正发挥出了它的巨大威力。正如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所言,重要的历史里程碑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而是10年以后欧佩克对市场的有效干预。

在这段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动荡: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成为原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1973年和1979年爆发两次石油危机;1985年,油价达到低谷。欧佩克成立后,产油国逐渐将石油资产收为国有,并由此控制了全球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以欧佩克的官方价格为主,而定价方式则为“波斯湾离岸价加上从波斯湾到交割地的运费”。阿拉伯轻质原油代替了西德克萨斯中质油而成为标杆原油。在同一时期内,现货市场的交易量不断扩大。1973 1974年的石油供应中断迫使许多消费者从现货市场上购买原油,现货交易也随之出现。现货交易最初只占全球石油贸易的微小比例,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在全球石油贸易中占据近半壁江山。现货交易的价格最初只是欧佩克定价的参照,后来完全取代了欧佩克官方价格。

进入20世纪80年代,高油价导致了石油需求量的大幅度降低和生产能力的过剩,石油出口国(包括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欧佩克内部)为自己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展开了争斗。沙特阿拉伯放弃“平衡生产者”的角色,为争夺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而大幅度增产,导致了油价的大幅度下跌。1986年,中东地区的油价曾一度跌到每桶6美元,造成了石油市场的第三次危机 这次受危害最大的不再是消费者,而是生产者。随着小汽车在发达国家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交通运输变成了主要的石油消费行业。假期驾车出游季节和冬天的取暖季节使石油需求量出现大幅度的季节差,使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和天气情况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市场运行方式上,欧佩克的行政定价被市场价格逐步替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旨在规避风险的石油衍生工具 石油期货出现。1978年,取暖油(heating oil)期货合约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推出,成为最早的石油期货品种。1981年NYMEX引入汽油期货交易,1983年引入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交易。石油期货价格成为现货交易价格的先导和参照标准,并将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连接在了一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