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听见就表示被重视

我们起初认为被听见是理所当然的,后来却发现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被听见是一种媒介,借由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是否被人了解与接受。我们关心听我们说话的人,我们甚至爱他们,但是偶尔我们是在“利用”他们。

当我们有被欣赏的需求时,我们把别人当成与我们有关的“自我物”(selfobjects)。“自我物”是心理分析家科胡特(Heinz Kohut)提出的,指的是一个对我们有反应的“他者”(other),一个跟我们有关联,却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为我们而存在”(someone-there-for-us)的人。

也许,把听众当成“自我物”的想法,让你想起了那些老是谈论自己,而且似乎不关心你所要说的是什么的无聊人士。他们在听的时候 ,心思不在那儿,他们只是等着把话题再转回他们自己身上而已。这种不被欣赏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之间,会让人感觉特别痛苦!而令人生气的是,父母仿佛不能让我们做一般拥有自我权利的人(有我们自己的想法及理想)。

看到自己爸妈在我们面前听别人说话时,我们就更生气!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专心一点地听我说话?下面一段是作家布罗契(Harold Brodkey)在《逃家的灵魂》(The Runaway Soul)一书中,很戏剧化地借由一个年轻女子与男友的一段对话,描述这么一个令人生气的经验:

“你爸爸曾听你说话吗?或者他只是自说自话?”

“他只是自说自话,你爸不让你说吗?”

“只有在我坚持要说的时候。然后我们就轮流自说自话了。”

“就是这样子!现在他对你说的话比跟我说的话多了!”

当然这个女子的爸爸会对她的男友说更多话,因为她男友是一个新

的听众嘛!伤我们最深的,往往是那些我们认为与他们关系很特殊的人,他们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注意及了解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 ——一直到有一天

我们发现他们是那么轻易地就把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在跟我们谈心事的过程中,他们就盯着别人看,然后草草结束与我们的谈话,转而去同另一个人说话。我们发现原本以为是只跟我们分享的事,他们老早就告诉过许多人了。所谓的“推心置腹”也不过如此,让人对这种乱七八糟的“知己”很觉痛心!不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而是他们还抢走了我们以为他们看重我们、视我们为特殊的那种感觉!

虽然没有人想看见(尤其是我们自己的)那种不在乎别人感受的露骨自恋狂,但是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不就是这么不可自拔地沉浸在自恋中吗?而“自恋”也成为探讨倾听这门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我把“自恋”介绍出来是想说明“我们需要他人”的这个诉求,就某方面而言是全然自私的,用“被倾听”来维持我们的自恋,或者,简单地说,帮助我们觉得“自己不错”。

罗珊与她父母把行李从车上卸下来时,她突然有种前所未有的消沉情绪。她很焦虑地看着其他学生和他们家人一窝蜂地拥入宿舍,把许多漂亮的东西像枕头、羊毛围巾、iPod、DVD、发卷、个人计算机、网球拍及曲棍球棒放下来。她的父母驾车离开后,留她一个人站在宿舍前面,那种初进大学的兴奋已然消失无踪。

大一那年,她一直无法克服孤单的感觉,每个人好像都可以很轻易地交上朋友,她却不能。她常常打电话回家,也曾试着告诉父母情况有多糟,但是他们却说:“别担心,亲爱的,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点寂寞。”“你应该交更多朋友!”或者是“也许你应该更用功一点!”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