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气象台

去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有次北京气温悍然突破40度,最高气温40.6度(出现在17时),一举创造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新纪录!而且一天之中超过10个小时气温在35度以上。

幸亏世界杯是在南非,如果是在北京,比赛恐怕只能安排在后半夜了。如果白天打比赛,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冷门和“杯具”。

气温高了,关于气温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也多了。

暴晒之下,车里的温度常常五六十度,地面温度更高,人们自然怀疑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数据缩水了,是否存在刻意隐瞒之嫌。

气温并不等同于温度。

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在离地面1?郾5米高,无直晒,草坪,通风环境下。(国际现行通用标准)

如此严苛的标准进行常规观测,是科学的,因为要保持一个地方温度的代表性和同一性。否则,水泥路面可能70度,河边湖畔可能30度;树荫下30度,烈日下40度;各有各的气温,冷与热,高与低,无从比对。

但是如此这般观测的气温也有一个缺陷:几乎低于人们的感受,低于人们在多数地方所得到的温度实测值。

于是人们有理由质疑,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相对凉爽的百叶箱里!所以仅有最高气温的预测是不够的。

无论在什么季节,气象台预报的气温并不是温度的全部,气温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经历的温度可能各有不同。

没有对与错、真与假,他们的观测和我们的感知都是真实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