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忙得晕头转向—数字时代,深度何在?

但也许是因为我们战线拉得太长,所以才失去了这种潜力。忙,仿佛才是每个人真正的职业。思维时时堵塞,想要专注于某件事也千难万难。日复一日,这一切都铸就了我们的生活。在闪烁的灯光中,在嘈杂的声音中,我们像弹珠球一样弹来弹去,虽然听起来热热闹闹、忙个不停,但真正做的其实没多少。

我们偶尔也反思,觉得自己可以调整计划,重新安排,争取做得更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忙得焦头烂额、透不过气。但这念头一冒出来,我们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反正想了也是空想。我们告诉自己,拼命打拼是世界的常态。我们像专制社会里那些受压迫的人一样,他们对种种限制习以为常,我们也对繁重负荷习以为常。每个人都这般过着生活,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对任何事物只匆匆扫过一眼。我们没能扔掉铁砧,反而把它扛在身上,奋勇前进,以待不时之需。

你可以推脱说,忙碌也是社会的准则啊。但扪心自问,我们本人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总这样想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是的,有些活动和任务确实由不得我们选择,而硬生生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比如老板叫你加班,你能不答应?房贷到期了,你只能坐下来掏钱付款,还能怎么办?不过,除了这些不请自来的时间吞噬者(time eater)外,我们自己也常常做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费时也不少。其中有些还挺有意思,做了后会有成就感,比如说发展我们的爱好,或者苦心经营一项活动;但有些就比较肤浅无聊了,比如,花了大量时间去买我们根本用不着的商品。不管时间上值不值,本质都一样:我们的忙碌大部分是自己造就的。我们不止选择了忙碌,根本是在追求忙碌。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可以为我们制造更多忙碌—这个办法就是数字技术。电脑和智能手机往往被吹捧成减轻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品质的利器,而且它们也的确在很多方面把生活变简单了,帮我们缩短了沟通时间,化解了诸多麻烦,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也正是有了电脑,让人操心的事情反而变得更多。电子屏幕就像一根导线,把各种必要的或非必要的、有趣的或无聊的任务,朝我们身边传输过来,害得我们手忙脚乱,大汗淋漓。只要你有手机号、浏览器、电子邮箱,你就能联系到数不清的单位和个人。可你,也套在了他们的联络圈子中。

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欣然地接受了这种生活。过去10年里,我们努力把数字通信电缆铺遍了每一个角落,铺完后,又想尽办法提高通信的速度和流畅性。宽带取代了拨号上网,有线变成了无线。上网设备持续升级,连接速度持续提高,信号覆盖面持续拓展。我们也会利用已有的联系方式,不断加快跟他人的交往速度。很多人有好几个收件箱和账号,通讯录上的人名也一天天见长。我们注册了最新的社交网站和专业网站,又加入到网站上的小组和交友圈中。

不但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连联系的频率和速度也跟着水涨船高。“模拟时代”(analog age)①刚刚过去时,通讯远不如今日一般快捷,亲朋好友跟我们几天几周不联系也是家常便饭。可现在呢,每小时乃至每分钟,都有人来找我们。还在不久以前,我们都觉得日收两三百封邮件的人很可怜,他们实在忙得没有人样了。现在呢,这类人已经成了社会主流。纯粹按数字来考虑的话,现下那些最繁忙的人,正是几年后其他人的写照。有新闻报道,加州某年轻姑娘一个月发了30万条短信,瞧瞧,那就是我们未来的榜样。新闻副标题是“萨克里门托女孩称自己很受欢迎。”设想一下,10年后,“受欢迎”又该按什么标准定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