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3)

可怜的美国民众以及无辜的其他国家人民用泪水和汗水创造的财富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被垄断金融资本利用通货膨胀所剥夺和利用。在禁不住诱惑而进行毫无理性的泡沫投机时,大量的财富更是可以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一切都是拜金融资本一手策划的“货币战争”所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金融资本搬石头最终砸了自己的脚。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虚假繁荣背后的一切阴谋和丑恶都暴露在阳光之下,数以万亿计的地下资本散发着腐尸般的霉味被蒸发到了空气中,被蒙在鼓中的人们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存在致命缺陷的国际金融体系终于成了千夫所指,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就像熊熊燃烧的地火正在寻找喷发的裂缝,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正在积攒着撕开旧有藩篱的力量,全世界正在寻找着光明的未来。

“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轮回是佛教对人的生命之旅的总结,其中蕴含了平等、因果,乃至生死大义。而在经济世界里,尽管其中充斥的巧妙的投机手段、现代化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和花样百出、巧立名目的金融衍生品看似与传统佛教毫不相关,事实上却也在实践着佛教的“轮回”理念。

从人类经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自市场形成的那一天起,个体和组织便踏入了经济周期的轮回之幕。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6世纪的荷兰,这个“第一次”缘起于郁金香引起的一场投机狂潮。当郁金香的价格泡沫终于崩裂,很多荷兰人的财富随着泡沫的消逝也在一夜之间化为无形,他们手中握有的金钱和那些一夜暴富的美梦都已不在。然而荷兰并未因此变得一无所有,他们对于市场的操纵能力被顽固地封存在了他们的血液中,并随着这些荷兰商人飘扬过海,在纽约这块殖民地上发扬光大——即便在17世纪荷兰被迫将“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拱手让于英国,他们对于股市的操纵技术和投机热情也没有丝毫的衰减,反而愈演愈烈。

345年后,新阿姆斯特丹变成了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拆掉了防卫墙才修建而成的华尔街则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经济体运行的心脏。然而这颗聚集了全球金融命脉的心脏却在2008年因次贷之痛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动荡。

几百年来,尽管人类已经经历过了数不清的大小经济危机,但每次经济危机却总能以一种“新鲜”又“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如前文所述,这次百年一遇的世纪危机对全球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以铁一般冷酷的惨痛教训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在各国手忙脚乱地将大额的资金投入到国内以期救市的同时,国家领导者和经济专家必须花费并不比救市少的精力来对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再次的修整甚至是完全的重估,否则,类似的灾难仍然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世界的某地。

如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才能够避免因一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和部分机构的投机行为而令全球拥有外汇储备的国家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什么样的货币才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国际储备货币这一重任,从而保证全球金融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成后,其实施过程是否会遇到相关集团的阻碍?这些都是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建立是一次全球利益在制度上的重新分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国在这场战斗中的最终目标,不是寻求任何一个国家的胜利——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几乎不可能发生——而是要在争吵、磨合、争斗之中谋取一个阶段性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抑或制衡点的建立,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科学、完善、健康、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让全球经济在经济周期的“轮回”中度过较长的繁荣时期和较短的衰退时期,并将经济危机对全球各国带来的伤害降至最小。那么,对于21世纪这些正在重建经济、艰难度过萧条时期的国家来说,他们是否能够打出漂亮的一仗?在金融海啸带给世界的改革契机面前,我们拭目 以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