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这样,石工不要去了,我去,我替他去,我去花垣,他留在家照顾老婆和两个孩子。”
邓光辉断断续续、紧紧张张、结结巴巴,总算把想说的话说清楚了。
主任看看石学礼,又看看邓光辉,再看看大家。大家忍住笑,一齐盯着主任。
“行。”主任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了。”
如此,邓光辉就参加了考察组。
考察组在花垣一待就是三个月。最后的结论是:花垣锰矿品位高、杂质少,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优质矿种。但是,花垣的锰矿分布散,一窝一窝的,矿区没有连成片,是典型的“鸡窝矿”。这种矿藏不适合大规模开采。
当地有关部门问这个结论是什么意思?
考察组说就是不适合国家大规模投资开发,或者说是没有大规模开采的价值。
“那就是没有用?白忙一场?”当地官员问。
“那也不是,”考察组说,“可以因地制宜,小规模投资,小规模开采,就地加工,生产出氧化锰。”
考察组继续解释说,由于花垣相对闭塞,对外运输非常不方便,没有铁路,公路也要翻山越岭,如果直接运矿石出去,肯定不合算,所以必须就地开采就地加工,加工成氧化锰比较好。
当地领导说:“好,小规模投资好,就地加工更好。小规模投资我们就能自己干了,产生的效益也归我们自己。好!就地加工能增加资源的附加值,肥水没有流出花垣县,更好!但是我们不懂,不懂怎么开采,更不懂怎么加工,也不懂怎么销售,所以,希望你们继续支持我们。”
考察组负责人不说话,心里想,大家都三个月没见老婆了,在这么个鬼不生蛋的地方,怎么能老是不回去呢?
当地领导说:“不让你们白支持,可以收益分成。”
“不是这个意思,”考察组领导也就是分管副院长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给我点时间,我和大家商量一下。”
当天晚上,分管副院长召集大家开会,征求大家意见。
大家的意见七嘴八舌,很不统一。
有的说这个项目好,我们已经苦战三个月了,情况也已经基本摸清楚了,这个时候当然不能放弃。
另外一些人说不管项目好不好,也不管下一步工作怎么做,反正我是要先回长沙了,先回家了。
“我都快成野人了,”其中一个人说,“老婆孩子可能都不认识我了。你们怎么想我不管,我不是雷锋,反正我是要先回去了。”
“我也要回去。”另一个说。
“我也要回去。”还有一个人说。
“我也要回去!”
“我要回去!”
“我要回去!”
“我也是。”
“不行,”分管副院长说,“大家都要回去,还不等于我们主动撤了?我可提醒大家,省有色所的人已经嗅出味道来了,正虎视眈眈呢。我们一走,他们正好趁虚而入,那可真是我们栽树,他们乘凉了。”
领导这样一说,大家安静下来,不像刚才那样沸腾了。可是,刚刚安静一会儿,带头提意见的那个又说牢骚话了。
“别人我不管,反正我是一定要回去。”他说。
领导皱了一下眉头,明显表示对该人的反感,但又不能发作。
“要不然这样,”另外一个人建议,“打个电话回去,让院里另外派一批人来,接替我们。”
他的建议刚一说完,立刻得到许多人的附和,说这个意见好,早该这样,凭什么吃亏的全部都是我们?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还是那个发牢骚的人不同意,“不相信你们看,我们现在打电话回去,等他们讨论研究,再从各个科室抽人,组织动员,没有十天半个月人到不了花垣。你们能再坚持,我可是一天也不能再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