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对策(1)

对于此次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我们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为此,我们大体上提出五条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因为这次货币多发的原因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失衡。

首先要解决经常项目下的失衡问题,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顺差太大,顺差太大就标志着大量外汇流入中国。

要解决经常项目下顺差太大的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出口;二是扩大进口。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调整出口政策,从过去盲目出口转向有选择地出口,现在的政策方向是要提高出口的档次和水平,不是出口越多越好。出口太多了,也会引发国际经济失衡。

为此,我们就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中央财政买单(出口退税)转变为地方政府买单,这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会太高了,出口就会降下来。

第二,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通过上述调整降低出口比率来解决顺差的问题。企业觉得出口收益少就会减少出口。2007年我国出口退税率降了三次,涉及到2800多种工业产品。

第三,有些产品出口不仅不退税还要提高出口关税,主要是指两类产品:一类是高耗能和资源性的产品,另外一类就是高污染行业的产品,像煤炭和钢铁行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解决顺差太大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扩大进口。进口扩大了,顺差也会降下来。所以,2008年我们将陆续降低进口关税,要大幅度扩大进口,尤其对以下两类产品将会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一个是资源类产品;另一个是技术类产品。

其次,就是解决资本项目下外汇流入过多的问题,有以下两个办法。

(1)一个办法是减少外资的过度进入。外资进入减少,当然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也减少。2008年,我国取消了外资税收优惠政策,一律实行国民待遇政策。2009年年底以前,取消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外资优惠政策。

(2)另外一个办法是推动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标志着外汇流出中国境内,标志着外汇通过资本项目流向国外,以减少外汇储备太多的压力。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调整外资政策,从过去的大量吸引外资,到有选择地吸引外资(有品牌效应和技术含量的外资),强调提高外资运作的档次和水平,减少外资过度进入。现在中国资本走出去也有一些困难,比如说,美国次贷危机。但中国资本恰恰要在这个时候走出去,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走出去的良好时机。

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300多亿美元,资本项目下流入1000多亿美元,加起来的额度为3400多亿美元。2008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接近1.9万亿美元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二、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出口大量减少,也使国内就业机会大量减少。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价格上涨总比失业增加要好,失业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是面临两难的选择:解决国际收支平衡,又害怕失业率上升。目前,政府动用4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来扩大内需,以解决内需不足和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1.用财政启动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需求由两部分构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们通过增加在基础设施、能源、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等几方面的投资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来带动就业的增加。

消费需求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居民的个人消费,居民的个人消费占了消费需求的70%左右;另外一个是居民的公共消费,居民的公共消费就是指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占消费需求的30%左右。公共产品主要有四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我们这次启动消费需求首先应该启动居民的个人消费,因为它占消费需求的70%左右。

那么,怎样启动居民的个人消费呢?我们发现,启动居民个人消费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必须提高居民的个人收入。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太慢导致居民个人消费增长上不来。所以,重点是要提高居民收入。

2.采取以下5条措施来提高居民收入

(1)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国民收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家财政收入;二是企业利润;三是居民个人收入。政府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就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目前,国家财政收入占的比例太高。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了5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而居民个人收入所占比例在下降。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当然要适当地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提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意味着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主管部门第一次征求意见的时候,很多学者建议将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后来政府决策部门认为这对财政有很大压力,多数人认为3000元/月的所得税起征点比较符合国情。

(2)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初次分配就是企业对个人的分配。企业对个人的分配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劳动收入即工资;另一个是企业利润。现在我国的现状是劳动收入增长太慢,企业利润增长太快,所以居民个人总体收入不高。现在就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政府在调研时发现,多数中小企业认为,企业本身利润就很少,如果大幅度提高劳动收入,企业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要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劳动收入就必须对中小企业减税。在杭州讨论会时,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减税最好是减少企业增值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