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塑造流水别墅:让美国买账的口碑传诵(3)

逃避主义不仅限于书籍和电影屏幕:在大萧条的艰难时世里,普通大众一直迷恋着富人和优雅、时髦、摩登的一切。为回应这种迷恋,亨利·卢斯在《生活》的每一期上都刊登了“《生活》赴宴”栏目,从大萧条时开始一直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年代的电影出名的一点是表现了富人的宅第,而流水别墅则是最超群绝伦的一座富人宅第。

熊奔溪是个无名之地,这一点就让它逃避现实的诱惑力更强。它是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家人后院儿里的香格里拉。它的下方永远川流不息,为这幅景象增添了一种催眠的甚至是迷幻的气氛。说起这个世界上无忧无虑的一座房子,只可能是流水别墅,而不会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无比精心地设计出来的哪一处乌托邦避世之地。

奇怪的是,流水别墅同时吸附了美国社会中的逃避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渴望。这座奢华的别墅成了大规模兴建的低造价住房的原型,那可是各地的进步派人士都在喧嚷着要寻求的目标。只要见过哪怕一张流水别墅的照片,任何人都绝对能看出它是一座昂贵的住宅。它花掉了166000美元(包括客房部分),而在它那个时代里,有些工人每小时的薪水只有25美分。(这座别墅的造价如今可以折合大约400万美元,但是如果依样重建一次的话,还会更加昂贵得多。)

1938年1月的《建筑论坛》特刊让大众见识到了流水别墅,同时还介绍了赖特的其他方案:明尼阿波利斯朴素的威利住宅,杂志用粗体字标出了它的造价是1万美元;还有麦迪逊的美国风格的雅各布斯住宅,介绍它的那页上也强调了它5500美元的造价。读者可以估算出,同样是一座为三口之家设计的住宅,流水别墅花的钱大约是雅各布斯住宅的30倍。虽然如此,这三座住宅在外形上还是有一种神似之处,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不仅是在《论坛》上一起露面呢。

这种感受绝不是错觉。流水别墅这座奢华的住宅里到处放满了未来水准的设备用具,但它的整体效果却是朴素的。它也只好是朴素的:有库格林神父每个星期都在收音机里抨击着富裕的犹太人,有德裔美国人同盟煽动着抵制犹太人开的店铺,考夫曼就不敢默许流水别墅去学着赫伯特·约翰逊在雷辛郊外的府邸那种富足的样子。流水别墅在大众面前显得简明扼要,虽然富庶却并不摆出富人的架子。赫斯特在圣西米恩的城堡是个只有用在赫斯特身上才合适的商标,可流水别墅的粗糙石墙却能配得上民间资源保护队的队员们当时正在全国各地盖起来的无数小屋。我们可以认为流水别墅多少有点儿像是建筑领域里的罗斯福总统:这座高贵的居住建筑被误以为是平头百姓的住所了。

无怪乎流水别墅最后成了美国住宅的神话理想。我们做此判断的根据是罗伯特·戴(RobertDay)于1952年5月3日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漫画,他画了个盖满流水别墅的郊区,其中每座房子还都有一道一模一样的瀑布呢。我们会发笑是因为考夫曼别墅是人们能想象得出的最不平凡的居住建筑,它嘲弄了美国生活那一整套日常化的、大规模制造的底子。戴画的漫画同样还表明,仅仅过去了十四年的时间——其中还有六年是在打仗——流水别墅就非常有名了,可以让全国识字的人都马上认出来。

尽管流水别墅绚烂之至,它却在举国都在挣扎应对着大萧条的时候打动了这个国度严肃的一面,因为它想要竭力帮着美国重新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他事业里的各段蛰伏期中汲取了力量,像他一样,美国也从大萧条中汲取了力量,在它的历史上这是一段漫长的休耕期。歉收过去之后,我们在此关注的1930年代的两段休耕期——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个人危机以及全国的经济危机——最终让这个人和这个国家的景况都好起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