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塑造流水别墅:让美国买账的口碑传诵(2)

以下是我认为流水别墅与大萧条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它能在美国最糟的时刻帮国民借机逃避一下现实。

⊙它放大了美国人为这困顿重重的社会重新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需求。

⊙像30年代的电影一样,它让穷人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当富人的滋味。

⊙它迎合了美国人对方便用具和家庭设备的强烈爱好。

⊙虽然流水别墅是一座豪华的宫殿,它却密切关联着全国上下对廉价住房的普遍渴望。

⊙流水别墅呼应着美国人对城市产生幻灭感、日益迷恋自然的总体趋势。

⊙流水别墅在美国人对现代主义的热爱以及对它的敬畏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特别是,它改变了人们对建筑领域的现代主义的看法,不再认为这是某种可疑的外国东西,与土生土长的爱国分子水火不容。

我们没法只用几个字眼儿就说清流水别墅在大萧条为害最烈的时刻对美国人的意义,因为它的意义无疑是多重的,可能还是相互矛盾的。就像所有面临危机的群体一样,在美国对大萧条的反应里,混杂了鸵鸟态度和现实主义、轻率无聊和严肃认真。鸵鸟态度表现为长达十年的逃避主义,对现实情况佯佯不以为意。数以千计的俄克拉荷马农夫都移民到加州去,名副其实地在逃离他们遭到的那种折磨人的贫困,而爱德华八世通过逊位让出了他的王冠带来的烦忧,同样也是名副其实的一场逃避。多少美国人都梦想着能像《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那样,把麻烦丢在身后不管!不过当然,30年代的逃避主义最主要的还是一种言辞中的形容而不是实际行动。英雄们一如既往地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世界上的第一例五胞胎迪翁兄弟、再现了林白的飞行奇迹的艾米莉娅·埃尔哈特(AmeliaEarhart)、柏林奥运会上的杰西·欧文斯、甚至还有两匹赛马“海洋霸主”和“海藻饼干”。屏幕上的英雄们最能应和全国上下的这种情绪,最值得记住的是弗兰克·卡普拉(FrankCapra)的经典作品《迪兹先生进城》和《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卡普拉的《风云人物》是战后的作品)。好莱坞是3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机构,它更是彻头彻尾地逃避现实。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裕仁天皇可能确实在30年代耀武扬威,但这十年里的独裁者还得数米老鼠。沃尔特·迪斯尼的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于1938年公映,和流水别墅在《时代》上刊出的日子正好是在同一个星期。好莱坞另一个逃避现实的剧种是科幻恐怖片,30年代的代表作品有《金刚》、《吸血鬼》和《科学怪人》。另有三分之一是恶有恶报的道德说教电影:《疤面人》和《人民公敌》。还有四分之一是音乐片:1933年上映了《第四十二街》、《礼帽》、《1933年淘金女郎》。这十年里还有其他逃避现实的剧种:西部片,以及查理·卓别林和马克斯兄弟的喜剧。

1930年代的典型电影背景富于异国情调,里面的明星们既富有又漂亮。这一黄金时代的巅峰作品是《绿野仙踪》、《飘》(该书于1936年出版,电影在3年后公映),以及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的《失去的地平线》。这三部电影全都是在流水别墅亮相后的一两年内上映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