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要用心去理解消费者,正如企业将东西卖出去并不是目的,那么消费者买东西也不是目的。就消费品的购买而言,那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对工业品的购买,用户的意图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质量实质是一个幸福的范畴,而幸福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在人们对物质需求有了较充分的满足之后,那么这种满足更多地是来自于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因而营销不仅仅限于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性能和特征,还在于根据消费者所需要的感觉和体验组织营销活动。要知道,今天人们买一套房子并不完全是为了居住,还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买一件衣服更不在于为了遮体,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和获取交往的信心;买一组家具,也并不完全是出于实用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营造温馨的生活。有人曾开玩笑讲:“就是买一口棺材也不是为了死,而是要使自己的灵魂在天堂里获得美好的感觉。”据说,意大利的一位棺材商人就曾给客户寄去100本挂历,寄出去之后许多人打电话要这份挂历,这位商人意识到卖挂历能赚钱,就印了大量挂历销售,果然发了财。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份挂历呢?这份挂历所照的棺材旁边都靠着一名美女,人们从中感到将来就是到了天国,自己身边也会有一名美女陪伴。消费者期望从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获得美好感觉,而企业则需要通过营销理解消费者的感觉。
营销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但高质量的标准也应来自消费者的高层次需求,而不要造成功能浪费、使用负担和提高消费成本。有些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标准较低,也许在企业的理解是无所谓的,可在消费者那里却是不可缺少的。就是在营销的传播中,企业也需要了解消费者熟悉的语言,而不能认为,我们熟悉的专业语言消费者也能听得懂。有个企业在空调广告中宣称:“空调的噪音可以达到27分贝。”有多少人能反应出27分贝是什么概念?而伊莱克斯电冰箱最初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广告词却是:“电冰箱的噪音就像撕一张纸的声音。”表面上看只是广告词上存在差异,实质上却是对营销的理解上存在差距。
营销理解的提升
对于工业品营销,更要坚持“将一切困难留给自己,将一切方便让给用户”,营销服务应延伸到产品的使用过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营销所获得的收益是——为用户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报酬。当营销让消费者承担的风险趋于零,那么营销的收益也随之实现了最大化。
对营销的理解向更高的层面提升,营销还应理解成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增值的过程。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丰富化,而企业营销出于定位的需要会更加专业化,那么传统的营销便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由此,行业领先者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不仅仅是营销方式的变革,它实质上是解决当前所面临矛盾的营销革命,其中涉及到产业链的整合,即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以达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目的,营销中的竞争走向了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