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银行体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的几大问题(3)

地加强风险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不良资产问题完全可能随时卷土重来。因此,引进世界一流的优秀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但可以带来资本金,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产品技术和最佳惯例,从而帮助中国的银行机构迅速地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4.提供持续改革的“催化剂”

财务重组只不过是银行改革的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商业化的银行运营在中国历史太短。在长期国有独资和与之相应的僵化人事制度下,国有商业银行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与现代金融格格不入的官僚政治文化。中国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有全球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就必须在银行机构内部建立起一种专业、高效和不断创造股东价值的全新文化。而这正是国际战略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最珍贵的价值。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作为长线战略股东,可以在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招聘激励、风险控制制度和重要业务发展等多层面发挥积极的影响。他们虽是少数股东,但因为其专业经验、市场声誉和对投资回报率的执著要求,这些战略投资者有可能“四两拨千斤”,既有动力也有能力扮演比政府大股东更有效的“催化剂”角色,促进银行持续的、不懈的改革。

选择合适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国际金融机构各式各样,潜在战略投资者也有多种类型,包括所谓的“综合性银行”(universalbank)如花旗、JPMorgan等,商业银行如汇丰、渣打等,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专业性金融服务公司如美国运通、通用电气金融公司等,基金管理公司如Fidelity、Capital,保险公司如AIG、安联(Allianz)、Prudential等,以及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如凯雷、KKR、德州太平洋(TexasPacificGroup)等。

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比重较大的综合性银行是中国银行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自然要考虑的对象,因为这些机构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他们比较为中国的银行所熟悉,可以直接带来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门当户对”的观念。所以几乎中国的每一家银行都是从这一目标群中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伙伴”。其潜在缺点是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主营业务重叠太多,难以避免可能的竞争冲突。

由于全球化与行业整合的需要,在国际上,银行跨境并购十分盛行。但是,一家商业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投资另一家商业银行,案例却非常稀少,成功者更为罕见。基于保护品牌、文化与控制权等考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通常主要依靠有机成长和战略收购来进行全球扩张。只有极特殊情形下,如东道国有“市场准入”障碍,对银行业外资所有权比例设有法律限制,而外资商业银行又希望进入该国市场时,才迫不得已勉强考虑少数股权投资(minorityequityinvestment)。

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专业性金融服务公司(specializedfinancialservicecompany),在某类金融服务中具备特殊专长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如信用卡公司、消费融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可较广义地视为专业性金融服务公司。这类金融机构也可以作为中国商业银行考虑的潜在战略投资者。他们也许不能或不愿在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方面开展直接合作,但是在新型业务领域如信用卡、资本市场产品(如利率、外汇交易和衍生产品等)、风险管理、保险分销、理财服务等重要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现有业务和收入结构过于单一,发展高股本回报率(ROE)的多元化收费服务产品是所有中国银行的当务之急,而这些国际专业金融服务机构恰好具备这方面的显著优势,因而能够帮助弥补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重大而普遍性的缺陷,满足

读书导航